网站首页时尚生活健康在线娱乐休闲礼仪风俗家庭教育精美图库手机版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 忘记密码?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司长:教师待遇总体上逐步提高

    来源:新华网      作者:未知   2010年09月10日
分享到:
   教师的待遇如何提升?“有偿家教”等现象如何遏制?学生何时不再为“择师”而择校?教师该如何正确地批评学生?我国教师素质如何满足人民受教育需求……

    第26个教师节前夕,记者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贯彻实施,就广大教师和学生、家长关心的一些热点问题,对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司长管培俊进行了专访。

    教师待遇总体上逐步提高

    记者:请介绍一下我们在提高教师待遇方面的工作进展?今后还将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的待遇?

    管培俊:《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提高教师地位,维护教师权益,改善教师待遇,使教师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这是最具根本性的措施,因为教师职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最终取决于教师的地位待遇。

    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教师待遇总体上逐步提高。一是在基本工资标准基础上,对中小学教师基本工资标准提高10%,并计入离退休费基数。二是实行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在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下,2009年增加财政支出1000多亿,其中,中央财政增加支出120亿元,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平均工资水平大幅提升。三是建立教龄津贴、班主任津贴、特级教师津贴、特殊教育津贴等,教师离退休后可继续享受教龄津贴、特级教师津贴。四是对在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中小学教师发放津贴。

    今后,我们要抓紧落实教师绩效工资等政策措施,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务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完善津贴补贴标准。按照国家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总体部署,落实和完善教师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政策。启动建设农村边远艰苦地区学校周转宿舍,中央财政将对参与试点工作的省区给予支持。我们还要完善国家教师表彰制度,对在农村地区长期从教、贡献突出的教师给予国家奖励。

    师德建设还须结合制度环境改善

    记者: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一大批舍己救学生的英雄教师涌现出来,但同时“有偿家教”等现象也引发人们对师德问题的关注。应如何客观正确地看待师德建设问题?

    管培俊:我国有1000多万教师工作在基础教育第一线,应该说,他们是一支最为忠诚最为敬业最为奉献的队伍。近年来,无论是汶川玉树地震等抗震救灾中涌现的英雄教师,还是教书育人楷模代表,都让我们看到了师德的光辉。他们身后,还有千千万万教师,特别是广大农村教师,长年累月、默默耕耘在三尺讲台。高尚的人们应当对教师心存感激,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把我们的教师队伍说得一塌糊涂,不客观,不符合事实。随意讥讽贬斥教师,对于社会、对于我们的孩子能有什么好处?

    但也必须看到,在市场经济和开放环境下,我们面临许多新的情况,师德状况的确还不尽如人意,师德建设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方面和薄弱环节,师德建设的制度环境亟待进一步改善。

    近年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修订颁布了新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力图把倡导性、规范性要求和禁行性规定结合起来,不断强化师德教育和制度建设。针对当前出现的新情况和热点难点问题,明确把“保护学生安全”、“自觉抵制有偿家教”等纳入《规范》。各地和学校也相继制订一系列具体规章,如,对教师有偿家教行为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教师聘任、晋级都会受影响等等。

热点阅读

 

推荐阅读

精彩推荐

阅读排行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