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时尚生活健康在线娱乐休闲礼仪风俗家庭教育精美图库手机版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儿子在英国学校都学到了什么?

    来源:华尔街日报      作者:未知   2012年09月10日
分享到:

  

前几天,在英国读了一年寄宿学校的大儿子回到家中,告诉我他想成为一名对冲基金经理,这个想法让我非常惊讶,要知道他刚十二三岁。我让他坐下,对他说:“你知道吗,对冲基金经理对社会没有什么大贡献。他们不会创办实业,不会创造很多就业机会,也不会带来创新或是直接发展经济。”
  儿子对我表现出不耐烦的样子。他的回答很简单──对冲基金经理能挣大钱。他看了看我脸上的凝重表情,随后说:“妈,我只是开玩笑。”我知道他之前说的才是实话,他现在这么说只是不想和我发生争论。接下来,他又和我谈起了他们学校那些人缘好的孩子。他说,他们学校有个从非洲来的学生非常阔绰,常常会买些糖果和点心请其他同学吃。我和他说,非洲有很多贫穷的国家,某个非洲人很有钱确实不是值得庆贺或尊敬的事情。
  接下来儿子谈到了另一个同学--一个来自东南亚国家、家族坐拥大批财富的王子。我又马上和他说,这些人的钱不是自己挣来的,是继承得来的,那些依靠自己获得财富的人才值得钦佩。儿子表现出了更不耐烦的样子,他已经在排斥我了。
  这件事让我对把他送到一所学费不菲的英国预科学校读书感到担心。这所预科学校师资优秀,有一个很出色的校长,并且为我的孩子准备统一入学考试提供了很多帮助,但是来这所学校上学的孩子对我的儿子产生了影响。回到家后,儿子硬要我们给他买一些其他那些孩子都有的东西--一支名牌钢笔、一件新潮的T恤以及阿迪达斯的鞋子。我都一一答应了。这些东西的价格不是特别贵,再说我也有那么长时间没看到他了。与他在上海的中国朋友们相比,他要求的这些东西绝算不上奢侈品或是超出了普通水平。
  我的儿子,他曾经接受中国教科书的教育达六年时间,这些课程满是关于牺牲自我和英雄主义的高尚故事。然而,它们显然并未渗透至我儿子的心里,他只是把它们当作中国的宣传。我并不能责怪他。这些课程所描述的场景与我们在当代上海及其周边地区所目睹的事实存在巨大反差。我们几乎从未见过一个高尚或无私行为的实例。反之,我们见过的大多数人都跋扈、粗鲁,他们非常关心的是如何超过邻居或是其他需要帮助的人,而不是如何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我向一个从美国来访的朋友说出了心里话:假如某个月我能在上海偶然看到一件无私的慷慨行为,那我会觉得还有希望。
  有一次,我偶然听到了儿子和一个同龄上海小女孩的对话。他们的谈话内容是这样的──女孩说:“我们家有五套房子。”有些尴尬的儿子则说道:“我们家有两套。”我敢肯定,如果当时我不打断这场对话,接下来他们或许就会谈到车子的品牌等等诸如此类的话题了。不幸的是,我们家一辆车都没有。
  这种对物质享受、金钱以及炫耀的迷恋在英国也非常盛行让我感到失望。儿子回到家后,谈论的不是优秀的同学,比如天才型的同学或是对待他人极其友善的同学,而都是一些家境富裕的孩子的故事。
  我不禁开始思考,儿子在学校都学习了什么?我们都知道,除了设计好的课程,学生在学校中总是可以学到更多东西。他会从与老师、同龄人的交流中以及他人的模范行为中学到东西。他是在学习成为一个道德高尚、值得信任和勤奋努力的人吗?还是在学习其他的东西?令人遗憾的是,一个教育机构,不论其学术水平有多高,其风气和社会大环境都没什么两样。
  现在我只希望,下一次我问儿子他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时,他会有一个不同的回答。 
  (Mina Choi是韩裔美国作家,现居上海。移居中国前,在洛杉矶从事剧本创作。她已婚,有两个孩子。文中所述仅代表她的个人观点

热点阅读

 

推荐阅读

精彩推荐

阅读排行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