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时尚生活健康在线娱乐休闲礼仪风俗家庭教育精美图库手机版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

    来源:近现代史论      作者:未知   2024年06月06日
分享到:

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 第 1 张

在中国历代思想家中,谁的贡献可以名列第一?毫无疑问,就是孔子。

明代学者说:“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近代学者梁漱溟也认为,以前的中国文化,都集中在孔子手里,以后的中国文化,差不多都从孔子那里得来。

孔子不仅是中国人的“至圣先师”,他的思想影响了整个东亚,形成了儒教文化圈。儒教也因此与三大宗教并列,成为人类文明的四大思想之一。

其实西方国家对孔子的推崇,甚至远超东方。联合国将孔子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在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门楣上,孔子与摩西、梭伦的雕像并列,被尊为人类文明的立法者。法国思想家魁奈甚至说,一部《论语》胜过希腊的七圣之言。

在孔子丰富的思想中,至少有四大理念,历久弥新、跨越时空,是全人类共有的财富。

1.名曰守成,实为开创的奠基性文化

在孔子以前,中国的传统文化不成体系,更没有教化作用,文化学术散乱不堪。孔子整理了所有的圣王之道、先王之说,是传承上古华夏思想遗产的第一人。

他删注六经,注入自己的思辨和证悟,编著成一套学说。经过孔子整理、阐述和传播后,六经成为后世经学史的源头,中国文化之根本。

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 第 2 张

他整理删定《诗经》,成文三百零五篇,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极其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是中国文学史上开创新篇章的第一人。

他作《易传》将《易》的“筮占”的迷信功能,转变成“德义”的道德哲学,其中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等观念,已成为中国人“求变向上”的思想基础。

他编撰《春秋》记载鲁国历史,开修史之先河。这部书仅仅一万余字,却记载了二百四十二年的历史,言简意丰,寓褒贬于其中,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史学理念。

“中国史学之父”不是司马迁,而是孔子。司马迁在写《史记》时,也是自比孔子。表面上孔子“述而不作”、没有创新,但其实他是先秦文化集大成者、后世文化的开创者。

2.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

在孔子之前,教育资源被官府和贵族垄断,平民子弟没有受教育的资格。

孔子率先打破了教育的等级差别,主张“有教无类”。他创办了中国第一所有影响力的民办学校。在他的门下,学生不分种族、氏族、贫富和贵贱,只要虚心向学,都能受到悉心教育。

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 第 3 张

他践行的平民教育,比西方早了上千年,成为公平教育的先驱,因此被后世尊为“万圣师表”。

孔子还反对被动的“注入式”教学,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是第一位采用“启发式”教育的教育家,早于苏格拉底“助产士”的理念。

这种“有教无类”、“自由学习”的公平教育理念,推动了许多民间学术团体出走向成熟。中国历史上的每一次文化繁荣,都是以复兴孔子等诸子百家的思想为标志。

3.以人为本的道德哲学

在中国历史的早期时期,人们尊“天命”,信“鬼神”,生活日常被祭祀占卜占据,人们活在人与神的世界里。

孔子说,仁者,爱人也。他继承周公的“礼乐文明”,不言神秘的“天命”“鬼神”,是发扬“以人为本”价值观的古今第一人。

在孔子看来,人是世界的主体,人死为鬼,圣贤死为神。因此,他将外在的“天命威慑”转为内在的”道德自省“,将“尊礼敬德”融入到日常言行中。

这种人文主义的观念,让中国人更注重现实的世俗生活、人际关系和人格修养,发展出“仁、义、礼、智、信、忠、孝、勤、公、省”等道德伦理。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甚至杰斐逊、富兰克林等美国国父都盛赞,是孔子奠定的伦理标准,塑造了传统中国勤俭、尚德的性格和价值观。可以说,孔子是中国乃至世界的道德先师。

4.以民为本的政治理念

自汉武帝之后,中国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将儒家列为治国正统。于是很多人认为,孔子的思想迎合了专制政治的需要。

但其实,孔子的最终政治理想是: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也就是平等与正义。

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 第 4 张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主张,每个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统治者之所以受人尊敬,不是因为他的权力,而是德行。

因此,他提倡“仁政”“德治”,即国君治国应顾念民众的利益、听从民众建议;而君主与贵族之间应该权责对等,这与中国西周和西方中世纪的“分封建制”,如出一辙。

而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是法家思想。历朝历代抨击法家和秦制最激烈的,一直是儒家。比如在清朝末年,劳乃宣等开明官员,最早主张学习西方的文化制度,就是将西方社会类比成孔子最向往的“三代之治”。

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 第 5 张

劳乃宣

孔子还提出“疑则赦之”“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等法律、政治理念,与现代法治的诸多原则高度契合。

总之,孔子以民为本的政治理念,仍然是中国乃至世界的宝贵遗产。无论当代如何看待孔子,我们都必须承认,他的思想和精神,仍然活在中国人的每个文化细胞里。

热点阅读

 

推荐阅读

精彩推荐

阅读排行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