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我的成人礼
来源:微软研究院 作者:孙凌 2010年12月14日
还记得十七八岁的你,在那个骑着单车放浪无羁的季节里,是如何“跨越”高考的么?高考对于所有经历过的人而言,不仅仅是份记忆,而是种青春勃发的历练——从那时候起,你将策马扬鞭,开始主宰自己的命运。下面请看一位“特殊”的高考人四年前的清晰记忆……
在大学毕业前回忆高三的毕业季,别有一番滋味。刚刚考完大学四年最后一门考试,踏着代表考试结束的铃声走出考场,突然感觉到:一切真的要结束了。六月依旧躁热,蝉声似乎又成了离歌,年年岁岁以同样的曲子送走不同的青春面容。回想四年之前,家乡校园里的蝉声,也曾伴着我们高中毕业。十七岁那一年,高考那一天,好像电影在回放。
高考的那天早上,考场那段路被封锁了,车开不进去。穿过六位民警,三位交警,一辆救护车,走过家长的人潮,看过老师沉着的笑脸,我终于挤进了考场。在走进考场的那一刻,突然出奇地平静:这场景太平常了,两位监考老师,一张张熟知的面孔、桌子板凳、准考证、答题卡、格式再熟悉不过的试卷……高考的神秘感和神圣感顿时消失了,这场考试当天,在心中居然没有惊起一丝波澜。那天我意识到:它的本质就是一场普通考试,只不过在过多的社会舆论轰炸下,变成一个紧张而沉重的话题。此刻我突然发现,一切都不那么重要,平常心对待就好。
考完试的时候,一出门就看到嗓音沙哑的班主任老师,在烈日下苦守了一天,还在招呼大家晚上回去估分。走到门口,叔叔婶婶已经等在那里,四岁的小堂弟泄露了天机,他说:“你爸你妈来了。”其实我早就猜到了,在外地工作的爸爸妈妈一定早就回来了。就像他们一直记得生日的时候寄给我卡片,让所有小朋友都羡慕的卡片——他们从不曾错过我生命中每一个重要的时刻。不一样的是,好几年没有生病的爸爸,居然严重感冒了,而妈妈更是在后背长了不小的火疖子。一行人回到家中,挤满了整个厅堂,过年一般地欢声笑语。估分、报志愿、一直到最后的揭榜、采访,似乎都是电影里的被剪切掉的部份,从记忆中淡出。而老师沙哑的嗓音、同学在最后复习阶段写给我“不许困”的便条、每天上学时坐在首班公交车上的宁静、每天路过西安城墙看到那古都的朝阳与日落的美、出考场时见到的叔叔婶婶堂弟还有亲爱的父亲母亲、回到家看到的奶奶爷爷脸上夹杂着会心的微笑和对于孩子即将成人离家的一点点失落……回忆起这些小细节,我突然发现,高考那年,灰色的听课、复习、做题、总结,变成了彩色的爱、美、宁静和进步。
从回忆走出来,从高三走到现在,那时候天天送我到公交车站,每天回来给我买一串糖葫芦的爷爷,已经静静地躺在陵园里,不能再朝我微笑了;每天早上五点多起床,帮我做早饭,天天在种满鲜花的路口看着我走到路尽头的奶奶,腰又比那时弯了;在沿海城市努力打拼的父母,已经度过了他们在一起的第二十三个年头,依旧相亲相爱。
家人、朋友、师长给我们温馨归温馨,感动归感动,可是成长只能靠自己来获得,人生也只能靠自己来负责。也许,人有两个心房是有道理的:左边被回忆装得暧暧的,右边则时而被理性的思考泼一盆冷水。
在大学即将结束时,对比高中与大学的不同,对比当时的“优秀”和步入社会之后“平常”,我开始仔细玩味其中的差别。高考的目标很明确——得高分,考名校,而大学时代则要开始自己寻找目标,了解自己要治学、从商还是从政,于是很多人彷徨了。高考有老师带着你走——认真听讲、及时做题,而现在需要自己找人带路或自己走,不能再羞于开口找导师写推荐信、找课题、申请实习,于是很多人退却了。高考是一群人的奋斗——有同桌的你、还有前排的兄弟,而现在你要一个人去战斗,独自挤在地铁里上班的人潮中、独自坐在图书馆自习室的窗户边,于是很多人失落了。高考是完全规划好的,你只需乖乖地按照老师的教学计划踏实地前行,结果一定不错。如果一个人在高考中成功了,这证明在一个固定的规划之下,一个人可以按部就班,不断努力并到达顶峰。但人生总要走出高考的套子,靠自己来规划,并勇于承担这个规划带来的一切结果,我们可以当一个乖学生,却不一定能写好人生的教案。走出高考,只是人生就像“超级马利”一样,增加了一关的难度,我们也需要探索自己在人生新阶段的“过关秘籍”。要在探索和跌倒中,发现自己的热爱——一个人不经摔是因为摔得太少了。回想之前的模考,难道没有失力过?一份工作的失败、一个不成功的课题,和一次模考没有太大差别,只是需要总结弱项再试一次。
在大学毕业前回忆高三的毕业季,别有一番滋味。刚刚考完大学四年最后一门考试,踏着代表考试结束的铃声走出考场,突然感觉到:一切真的要结束了。六月依旧躁热,蝉声似乎又成了离歌,年年岁岁以同样的曲子送走不同的青春面容。回想四年之前,家乡校园里的蝉声,也曾伴着我们高中毕业。十七岁那一年,高考那一天,好像电影在回放。
高考的那天早上,考场那段路被封锁了,车开不进去。穿过六位民警,三位交警,一辆救护车,走过家长的人潮,看过老师沉着的笑脸,我终于挤进了考场。在走进考场的那一刻,突然出奇地平静:这场景太平常了,两位监考老师,一张张熟知的面孔、桌子板凳、准考证、答题卡、格式再熟悉不过的试卷……高考的神秘感和神圣感顿时消失了,这场考试当天,在心中居然没有惊起一丝波澜。那天我意识到:它的本质就是一场普通考试,只不过在过多的社会舆论轰炸下,变成一个紧张而沉重的话题。此刻我突然发现,一切都不那么重要,平常心对待就好。
考完试的时候,一出门就看到嗓音沙哑的班主任老师,在烈日下苦守了一天,还在招呼大家晚上回去估分。走到门口,叔叔婶婶已经等在那里,四岁的小堂弟泄露了天机,他说:“你爸你妈来了。”其实我早就猜到了,在外地工作的爸爸妈妈一定早就回来了。就像他们一直记得生日的时候寄给我卡片,让所有小朋友都羡慕的卡片——他们从不曾错过我生命中每一个重要的时刻。不一样的是,好几年没有生病的爸爸,居然严重感冒了,而妈妈更是在后背长了不小的火疖子。一行人回到家中,挤满了整个厅堂,过年一般地欢声笑语。估分、报志愿、一直到最后的揭榜、采访,似乎都是电影里的被剪切掉的部份,从记忆中淡出。而老师沙哑的嗓音、同学在最后复习阶段写给我“不许困”的便条、每天上学时坐在首班公交车上的宁静、每天路过西安城墙看到那古都的朝阳与日落的美、出考场时见到的叔叔婶婶堂弟还有亲爱的父亲母亲、回到家看到的奶奶爷爷脸上夹杂着会心的微笑和对于孩子即将成人离家的一点点失落……回忆起这些小细节,我突然发现,高考那年,灰色的听课、复习、做题、总结,变成了彩色的爱、美、宁静和进步。
从回忆走出来,从高三走到现在,那时候天天送我到公交车站,每天回来给我买一串糖葫芦的爷爷,已经静静地躺在陵园里,不能再朝我微笑了;每天早上五点多起床,帮我做早饭,天天在种满鲜花的路口看着我走到路尽头的奶奶,腰又比那时弯了;在沿海城市努力打拼的父母,已经度过了他们在一起的第二十三个年头,依旧相亲相爱。
家人、朋友、师长给我们温馨归温馨,感动归感动,可是成长只能靠自己来获得,人生也只能靠自己来负责。也许,人有两个心房是有道理的:左边被回忆装得暧暧的,右边则时而被理性的思考泼一盆冷水。
在大学即将结束时,对比高中与大学的不同,对比当时的“优秀”和步入社会之后“平常”,我开始仔细玩味其中的差别。高考的目标很明确——得高分,考名校,而大学时代则要开始自己寻找目标,了解自己要治学、从商还是从政,于是很多人彷徨了。高考有老师带着你走——认真听讲、及时做题,而现在需要自己找人带路或自己走,不能再羞于开口找导师写推荐信、找课题、申请实习,于是很多人退却了。高考是一群人的奋斗——有同桌的你、还有前排的兄弟,而现在你要一个人去战斗,独自挤在地铁里上班的人潮中、独自坐在图书馆自习室的窗户边,于是很多人失落了。高考是完全规划好的,你只需乖乖地按照老师的教学计划踏实地前行,结果一定不错。如果一个人在高考中成功了,这证明在一个固定的规划之下,一个人可以按部就班,不断努力并到达顶峰。但人生总要走出高考的套子,靠自己来规划,并勇于承担这个规划带来的一切结果,我们可以当一个乖学生,却不一定能写好人生的教案。走出高考,只是人生就像“超级马利”一样,增加了一关的难度,我们也需要探索自己在人生新阶段的“过关秘籍”。要在探索和跌倒中,发现自己的热爱——一个人不经摔是因为摔得太少了。回想之前的模考,难道没有失力过?一份工作的失败、一个不成功的课题,和一次模考没有太大差别,只是需要总结弱项再试一次。
热点阅读
推荐阅读
精彩推荐
阅读排行
-
菠菜和坚果,防脂肪肝
过量饮食会导致肝脏中甘油三酯...... <详情>
-
常揉腹部有6大养生奇效
一、促进肠蠕动,消除便秘揉腹...... <详情>
-
朱莉切除乳腺引质疑:背后潜藏巨额利益
5月14日,好莱坞女星安吉丽......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