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时尚生活健康在线娱乐休闲礼仪风俗家庭教育精美图库手机版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 忘记密码?

2018“全球本科生诺贝尔奖”揭晓,这样的孩子最有可能成功

    来源:外滩教育      作者:叶正柔   2018年12月14日
分享到:

素有“全球本科生诺贝尔奖”的罗德奖学金近日公布2018获奖者,其中包括4名中国学生。这项世界级奖学金帮助全球有能力的学生前往牛津大学学习,为世界培养具有公共意识的未来领导者。那么他们选出的孩子有怎样的特色?近日,外滩君采访了四位年轻学者,聊了聊他们的家庭,专业和理想,从中发现了一些成长的奥秘,或许对于我们理解教育、培养孩子有所帮助。

上周(12月2日),2018年罗德奖学金揭晓,共产生四位中国罗德学者。他们是毕业于南京大学的陈研,北京大学大四学生付紫璇,毕业于清华大学的彭雅丽和上海交通大学大四学生赵家鑫。

2018罗德晚宴现场合照

罗德奖学金(Rhodes Scholarships),也译为罗德兹奖学金或罗氏奖学金,是一个世界级的奖学金,素有“全球本科生诺贝尔奖”的美誉,得奖者被称为“罗德学者”(Rhodes Scholars)。外滩君也曾多次报道过罗德学者。

罗德奖学金帮助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前往牛津大学学习,致力于为世界培养具有公共意识的未来领导者。每位罗德奖学金得主每学年大约可得到30,000英镑或$50,000美元来全额补助在牛津大学学习的各种费用,并且可以得到使用罗德楼的权力。罗德奖学金114年的历史中,已培养出8000多名罗德学者,成为了各个领域的精英。

近日,外滩君采访了这四位年轻的学者,聊了聊他们的家庭和经历,专业和理想,除了对他们的优秀感到敬佩外,也从中发现了一些成长的“奥秘”,或许会对于我们理解教育、培养孩子有所帮助。

罗德奖学金为什么选了他们?

今年,共有12位中国候选人入围了最后的决赛,经过激烈的角逐,才遴选出这四位年轻的学者。那么这四位学者凭借什么打动了罗德奖学金的评委,最终赢得奖金呢?这得从他们的经历和追求说起。

2018年度罗德学者陈研

“戏剧,不该只是上流阶层、富裕人群消费的奢侈品。”

将赴牛津大学攻读比较文学和批评翻译学硕士学位的陈研,从小便对语言文字有着浓厚兴趣。她中考以优异成绩考入南京外国语学校,大学被保送进南京大学英语系。大学期间,她专业成绩名列前茅,曾获得南京大学青年五四奖章、国家奖学金、徐新国际交流奖学金等多项奖励,随后赴美留学,获哈佛大学戏剧硕士学位,现于美国哈特福德舞台剧院担任艺术助理。

曾于中国、美国、英国、俄罗斯和波兰五国修读戏剧的陈研,深受跨文化合作的滋养。她坚信国际艺术的交流合作可以超越政治经济的纷争博弈,搭建理解与共情的桥梁。在陈研眼中,戏剧是一门包含文学、表演、舞蹈形体、音乐、灯光、舞美设计等多个维度的综合艺术。参与戏剧,则可以全方位调动人的身体、大脑和心灵。

但社会对此的认识还不足,许多人还停留在“学习不好的孩子才会读艺术专业”的刻板印象中。陈研希望将来能让更多的人走进剧院,让更多的人受益于戏剧,尤其希望能推动更多学校开展戏剧教育,让孩子们在巨大的学习压力下仍能以一种快乐的方式习得综合素养。

2018年度罗德学者付紫璇

“当一个人真正热爱一件事情并为之付出努力的时候,那种能量是巨大的,那种感觉也是幸福的。”

正在北京大学同时攻读经济学学士学位和国际政治学士学位的付紫璇,计划在牛津攻读政治学、哲学和经济学(PPE)第二学位。她曾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交换学习传播学,并取得满分绩点,被导师称赞为最优秀的前4名学生。

紫璇参与过不少领域的研究,包括医疗保险、社会平等和劳动力流动等。还在ABC美好社会咨询社担任志愿者,为公益组织提供咨询服务,帮助基金会深耕0-3岁儿童早期发展领域。热衷于这些和公益有关的事情,其实缘起于她小时候的一次经历:

“有一次出去旅游,我还挺小的,现在都不太记得具体是什么地方了,但有一个画面一直印在我的脑海里。土坯房,几堆稻草散在那里,一个老人在门口站着、驼着背,背上背的篮子里面放了个小孩子,旁边还有一个用塑料布围成的旱厕。我出生在北京,从小在北京长大、在北京上学,在那之前,我从来没有亲眼见过这样的画面,所以当时还是很受冲击的。这也引起了我的好奇和思考,在我没有看到的地方,人们的生活是怎样的?世界上,还有多少人窘迫的生活境遇是我们所不知道的?”

小时候的经历和长大后参与的社会实践,让如今的付紫璇常生出这样的感叹: “现在,我常常会很感谢命运、感谢身边的人、感谢每一个机会。没有什么理所应当就属于我。”这也是她对新闻和社会公益抱有巨大动力的原因所在。

2018年度罗德学者彭雅丽

“对刑事正义要持之以恒地追求。”

在四位学者中,彭雅丽的研究方向格外引人注目。本科以年级第一、院长荣誉毕业生身份毕业于清华大学法学院(还拥有工商管理第二学位)的她,现于芝加哥大学攻读法学博士学位(JSD),并打算去牛津大学同时攻读犯罪学博士学位。

在本科期间,彭雅丽获得不少荣誉和机会:她入选“星火计划”并担任副理事长;她曾作为清华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的唯一代表被《人民日报》报道;她对中国正当防卫的实证研究获得北京“挑战杯”一等奖;她曾在哈佛大学、香港大学交流学习。

荣誉的背后,是彭雅丽做的事情。雅丽大二时,清华法学教授劳东燕在课堂上曾提起,目前我国对正当防卫的掌握过严,但这种观点虽有案例支持,却无数据研究。雅丽和另外一个同学研究了上千份提出正当防卫辩护的判决书,发现其中正当防卫成立的仅三十多个。

随着研究实践的增加,她发现,不仅在正当防卫方面,其他揭示刑事实践的研究也同样比较缺乏,比如盗窃罪量刑的因素,律师对故意杀人罪量刑的影响等。这样的状况在雅丽看来会有害于未来刑法修正案与刑事司法系统改革。由此,雅丽萌生了成为专注于刑事司法实践的学者的念头。与国内大部分学者做的研究不一样的是,雅丽主要从事计量研究。

尽管已经在芝加哥大学攻读法学博士,但关注量刑改革和监狱“改造”的雅丽仍觉得有必要继续深造,从不同角度进行自己的研究,希冀改进我国的刑事司法系统以体现社会底层人民的利益。

2018年度罗德学者赵家鑫

“一百多年来,罗德培养了许多成功人士,但是更多的是那些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或多或少为世界带来改变的无名者。而这也正是我的理想和目标。”

致力于中国与世界环境事业的赵家鑫,正在上海交通大学攻读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学士学位,也曾在早稻田大学交换学习能源与环境政策,并获得国家奖学金。今后,赵家鑫计划前往牛津攻读环境变化与管理硕士。

大学期间的赵家鑫,生活节奏堪称“高速” 。

他曾作为助理研究员于上海市环保局、全球环境信息研究中心CDP、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等机构,开展关于低碳城市、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和城市水污染治理的研究工作。他热衷志愿者工作,曾服务于社区环保组织绿色光年两年许,为绿色和平制作太阳能纪录片提供了帮助。除此之外,家鑫以共同作者身份发表了3篇光伏研究英文期刊论文。

随着家鑫对能源和环境行业认识的深入,他越来越理解能源和环境行业的发展对人类、尤其是对普通人的影响。这让他立志于解决中国乃至世界能源与环境问题。

了解完四位中国罗德学者的成就和期许,我们或许可以明白罗德奖学金青睐他们的原因:出类拔萃的同时,他们愿意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不断进取,以“为世界做出贡献”而努力。

罗德学者的“成功奥秘”有哪些?

在了解了四位中国罗德学者的成就之后,会很自然地会冒出这样的问题:都是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人,为什么他们这么优秀?从他们身上,可以发现哪些品质、习惯特别有价值?

对此,四个人都很谦虚,并没有提及太多。但是外滩君在梳理他们的经历之后,总结出下面一些特点,或许可供大家思考和借鉴。

1.理解自己的意愿,并为之持续努力

如前文所述,四位年轻的罗德学者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尤为重要的是他们都坚持自己的追求,并且不断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篇幅所限,仅以陈研的经历来说明。

高中起,陈研就喜欢参加演剧活动。到了大学,南大英语系的戏剧传统和师资,以及学生剧社的经历,都让她受益匪浅。大三时,她争取到欧盟伊拉斯谟奖学金,去英国肯特大学交换半年。很多英国剧院提供便宜的“当日票”,陈研便常在课余寒冬的早上跑去伦敦剧院门口排上两三个小时的队。

陈研

陈研敏锐地意识到自己希望把对戏剧的热爱转为专业,大四时决定申请美国戏剧研究生项目,最终前往哈佛大学美国定目剧院-莫斯科艺术剧院戏剧学院攻读戏剧构作与戏剧研究专业硕士。

哈佛大学的美国定目剧院是享誉美国的专业剧院,排演的作品曾获得过多次托尼奖。研究生两年,陈研一边上课,一边泡在剧场排戏进行专业训练,任务非常繁重,能力得到了很大锻炼。作为班上唯一非英语母语、非戏剧本科出身的学生,陈研在第一学期遇到了不少挑战,一度感到有些迷茫,但她选择了鼓起勇气面对困难。

陈研的应对策略之一是,牢记自己是团队的一员,努力承担起责任。作为戏剧构作,她把对理论、历史知识和背景资料的研究心得带进排练厅,帮助演员进入角色、帮助导演解读场景,确保创作美学和意图在实际执行中传达到位。她还逐渐在课堂上分享了很多关于中国戏剧的经历,让自己可以发挥独特的价值,也可以更轻松地参与跨文化交流。

为了进一步打磨剧场实践能力,她主动寻找机会,两年间担任了八部戏的戏剧构作,其中包括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德国当代话剧《丑人》的中国大陆首演。

为了能让这部由外国导演执导的戏剧作品与中国观众产生共鸣,陈研整理了多达400页的背景资料,内容涵盖从全球经济到上海城市面貌的变迁。同时还以采访导演和将中国剧评译介到国外等方式,促进了剧院与观众间的沟通与交流。

由此可见,理解自己的意愿,尊重自己的选择,并为之持续努力,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2.自律

在提及“你认为年轻人最重要的品质或习惯有哪些?”时,付紫璇很肯定地给出了她的答案——“自律”。

付紫璇

在紫璇看来,自律,非常重要。人类是群居的物种,很容易受到其他人的影响,有了自律,才能控制住自己朝着适合的道路走,而不会错误地走在他人的道路上。

紫璇很注意培养自己自律的精神。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写点东西,比如日记。在写的过程中和自己对话,追问自己问题,逼迫自己思考,也同时在提醒自己“永远不要忘记为什么出发”。

这一点,在赵家鑫身上体现的也很明显。家鑫不但要带领团队参加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还是上海交大跑虫俱乐部的负责人,辩论队队长。既要保证学习成绩,又要保证自己参与的科研赛事和活动达成目标,没有强大的自律精神和卓越的时间管理能力很难完成。

赵家鑫参加澳大利亚悉尼联合国大学会议

3.保持谦虚和多读书

彭雅丽在大一的时候,修了一门神奇的课程。从第一堂课开始,老师就劝学生不要学,最后能撑着修完这门课的同学也就十来个。这门课程的名字叫《法律与文学》。

这门课的确不容易。比如,课堂上会讲奥威尔在《1984》这本书中写《寡头政治集体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为什么是寡头政治集体主义而非集体主义寡头政治。

但坚持修完这门课后,雅丽觉得自己的学术思辨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彭雅丽

雅丽从这门课中学到的最大的道理就是要谦逊,要假设别人比自己聪明,这样才可能最大程度地学到东西。此外,有了谦逊的态度,还要多读书,特别是读大师的书才能让人汲取思想和智慧。

“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是他们的思想与智慧已经超越了时间的界限,能与大师对话的重要方式就是通过书。即便有些大师的思想可能因为历史局限性的问题已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但在那个年代就能有那么丰富的思想,我觉得仍然值得对此保持谦逊的态度。”

4.坚持运动,不断挑战自我

在四位罗德学者中,付紫璇和赵家鑫都是运动的爱好者。

从小,付紫璇就是好动的孩子。紫璇的妈妈经常带着她去户外“接地气儿”,只要一运动,紫璇就像放飞了自我一样。因此,紫璇小时候就擅长各种运动,包括乒乓球、羽毛球、游泳、跑步、篮球等等,也都算是达到了还不错的水平。

潜水中的付紫璇

后来运动的习惯就一直保持了下来,并且紫璇还喜欢上了极限运动,比如跳伞和登山。面对辽阔的天空、高山,仿佛一切都有了一种“大气”的感觉。对于紫璇而言,运动是一个可以瞬间让自己放松下来的方法,也是一个可以和自己对话,让自己思考的机会。

同样地,赵家鑫也是一位热衷于“折腾”,不断挑战自我的人。

本来,争取好成绩,不断参与各种实习和科研活动已经占据了家鑫很多时间。 但这还不够。除了全程马拉松,他还用骑行川藏线来挑战自己。25天,2140余公里,人烟稀少,物资匮乏,家鑫用他的 “坚毅”与“不服输”完成了。

骑行在川藏线上的赵家鑫

事实上,运动对人的积极影响早已被证明,它既反映了一个人的身体素养,也代表了他的品格意志,更能鼓舞人不断挑战自我,走向更高远更辽阔的疆域。

怎样的家庭教育成就了他们?

看完陈研等四位学者的故事,或许很多父母想问: “这样的孩子是怎么培养出来的?” 在这个问题上,四位学者的父母们惊人地采用了一致的大招:尊重和信任。

陈研的父母,虽然在得知她要攻读戏剧专业的研究生后,曾一度感到担忧,但在看到陈研的态度和决心之后,决定给予她最大的尊重和支持。

彭雅丽直言,她的父母基本不会对她的选择指手画脚,也不会强迫她去上兴趣班。在这种民主的教育模式下成长起来的雅丽,很有主见,基本上有关自己的重大决策,比如哪里上高中,哪里上大学,选什么专业都是她自己决定的。“他们当然会有自己的意见,但是不会强加这份意见给我。我特别讨厌父母包办一切的教育方式。”

前文提过,付紫璇的父母非常喜欢带她出去玩儿,平时也给紫璇很多自由空间。“从小我父母工作都很忙,基本上没太多时间管我的学习,但他们会告诉我,‘你可以选择学习,也可以选择不学习,但你要为自己负责。’”这样成长起来的紫璇,深深明白一个道理:选择是自己做的,那就要为自己做的每一个选择负责任,无论好坏、无论成败,都要自己承担那个结果。

赵家鑫的父母文化水平有限,并不能辅导功课,也不像如今许多父母那样,指导孩子的人生道路。但是,他们给予了家鑫最大程度的支持和信任。在他参与罗德奖学金的评选过程中,母亲仍然和以往一样告诉他:“一定能行,放轻松。”这让家鑫感到无比的踏实。

如果说“尊重”让孩子们能够自由探索自己的喜好,并学会为自己负责的话,那么“品格”则让孩子们成长为一个心怀善意的人,同时也为他们树立改善世界的志向奠定了可能。

陈研在谈起自己的妈妈时, 说起一件让她印象深刻的往事。高中时,学校举办“地球村”活动,陈研所在班级代表的是印度。陈研妈妈不仅自告奋勇地在网上淘到了吉祥痣和纱丽,而且在活动当天用两个锅在家烤了60块印度飞饼送到学校,全校许多老师同学都尝到了飞饼,活动也大获成功。

陈研表示: “我爸妈常以行动告诉我,乐于助人、真诚待人、为他人着想,应该是最自然、最理所应当的事情。”

赵家鑫的父亲从建筑工人成长为包工头,他对工人特别友善,常常邀请工人到家里来吃饭,也很关心工人的身体健康和家庭情况。尽管父亲在家鑫高一的时候就去世了,但这样的善良却被继承下来。家鑫不但多次献血,还积极参与环保活动,这与他秉承的善良和主动关怀他人的品格分不开。

说到底,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就在一举一动间。引导孩子爱上阅读,喜欢探索科学等策略与方法固然重要,但这仍是“术”的层面。尊重和信任的态度,自身的品格和素养,才是真正的“大道”,更能润物无声地融入孩子的DNA,并成为奠定孩子未来的基石。

热点阅读

 

推荐阅读

精彩推荐

阅读排行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