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袭击浪潮考验奥巴马反恐新政
资料图片: 2009年6月3日,沙特阿拉伯国王阿卜杜拉(左一)在利雅得欢迎到访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奥巴马将同沙特国王阿卜杜拉讨论中东和平进程、伊朗核问题,以及国际反恐问题。据介绍,奥巴马在访问沙特后还将访问埃及、德国和法国等国家。新华社/路透
泥潭脱身并不轻松
在伊拉克方面,日前发生在巴格达的爆炸事件是该国近两年来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暴力袭击,不仅令人质疑伊安全局势好转的持久性,也给美国撤军进程蒙上阴影。美国和伊拉克分析人士一致认为,袭击者的主要目的是制造混乱和恐慌,干扰原定于明年1月举行的伊拉克议会选举,从而打乱美国的撤军计划。
奥巴马对伊战略的总体思路是“泥潭脱身”,但美国欲从容撤军,实施起来并不轻松。驻伊美军最高指挥官奥迪尔诺不久前在美国众议院军事委员会上说,虽然伊拉克暴力冲突已显著减少,但那里仍存在“潜在的和尚未解决的”冲突根源。美国国防部负责政策的副部长弗卢努瓦也警告说,如果伊议会选举被推迟,美国既定的撤军计划就可能受到影响。
目前,驻伊美军总兵力约11.9万人,美国计划在明年8月31日前从伊撤出所有作战部队,并在2011年年底前从伊撤出所有部队。按照美国的计划,明年1月伊拉克举行议会选举时,驻伊美军兵力仍需维持在10万人以上,以确保选举安全。舆论普遍认为,如果选举被迫推后,美国的撤军步伐也将放缓。在兵力极度紧张的状况下,如果美军不能按时从伊拉克撤军,就没有足够兵力满足驻阿指挥官的要求。
军事反恐恐难奏效
美国分析人士认为,发生在伊拉克、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等地的暴力袭击可能影响奥巴马在对阿增兵问题上的决策,同时也向人们提出疑问:武力反恐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
“9·11”之后,美国向全球恐怖主义宣战,对外发动两场战争,对内加强监控拘捕。这种明显带有“以暴易暴”意味的策略不但未能减少恐怖主义威胁,反而使美国军力财力不断受损。迄今,美国在伊、阿战场付出了死亡5100多人、伤残3.5万人和耗费近1万亿美元军费的沉重代价,却依然未实现铲除“基地”组织和极端主义这个主要反恐目标。
奥巴马执政后,确立了运用军事、外交、政治和经济等手段多管齐下的“综合反恐”方略。为改善美国反恐形象,他甚至放弃使用“反恐战争”一词。然而,从实际操作来看,其侧重点似乎仍在于使用军事手段。
当下,美国各界关于对阿富汗政策的争论焦点仍集中于是否继续增兵。舆论认为,这种思维方式很可能导致美国在阿富汗重蹈伊拉克的覆辙。对此,美国前参议员哈格尔撰文指出,用战争手段打击恐怖主义是用“20世纪的方法应对21世纪的现实”。《洛杉矶时报》也发表社论指出,近期发生在伊拉克等地的重大袭击事件提醒人们,“外国无法用武力把和平强加给一个国家”。
热点阅读
推荐阅读
精彩推荐
阅读排行
-
菠菜和坚果,防脂肪肝
过量饮食会导致肝脏中甘油三酯...... <详情>
-
常揉腹部有6大养生奇效
一、促进肠蠕动,消除便秘揉腹...... <详情>
-
朱莉切除乳腺引质疑:背后潜藏巨额利益
5月14日,好莱坞女星安吉丽......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