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司长:教师待遇总体上逐步提高
来源:新华网 作者:未知 2010年09月10日
《教育规划纲要》特别强调加强师德建设,明确要求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和评价的首要内容。我们要在大力表彰和学习宣传模范教师、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建立健全师德建设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对师德表现不佳的教师及时劝诫,经劝诫仍不改正的,严肃处理。对有严重失德行为、影响恶劣者撤销教师资格并予以解聘。既要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认定注册、新教师聘用、教师年度绩效考核、职务聘任、派出进修和评优奖励的重要依据,也要将师德建设作为考核教育部门和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构建长效机制。不少地方已积累很好的经验,有益有效,值得借鉴。
推进教师校长交流制度 改变优秀师资扎堆名校
记者:“择校”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在于择师。目前,我国正在通过哪些途径改变优秀师资扎堆名校的局面?进展如何?
管培俊:择校问题很复杂。义务教育遏止“择校热”,关键之一是均衡配置师资,推进均衡发展。《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一系列措施。推动各地实行县(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加快薄弱学校改造,着力提高师资水平。重点加强农村和城镇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均衡配置。
教育部将主要采取六项措施,加强农村和薄弱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县域内城镇教师定期到农村任教。二是组织高年级师范生到农村学校进行为期一学期的教育实习,并置换骨干教师脱产培训。三是参照县镇标准核定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县域内中小学编制余缺互补。四是组织特级教师讲学团、骨干教师到农村和薄弱学校巡回授课,开展多种形式的智力支教活动。五是发动城镇学校对口帮扶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六是积极推动城乡中小学校长、教师进行各种方式的交流,逐步形成制度。
现阶段教师交流最大的障碍是城乡、区域之间教师工资水平的差异。随着统一的绩效工资制度的实施,教师校长定期交流制度成为现实可能。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为了避免一些国家所谓“平准化”的问题,还需要相关的配套措施。
批评和表扬学生有时同样重要,别让教师无所适从
记者:近年来,教师“体罚”学生的报道频频见诸报端。教师如何正确约束和惩戒学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应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管培俊:类似问题正在成为大众议题,事实上这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问题。所谓惩戒,就是教师对学生失范行为予以必要的制裁,从而避免其再次发生。批评是教师对学生或学生对同学的不恰当的言行给予否定的评价,帮助其努力改正缺点和错误。适当的批评和惩戒是教育教学活动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充分实现学生受教育权利的可靠保障,是维护良好教育教学环境的必要条件。
现在,一方面教师“体罚”学生的报道频频见诸报端,另一方面,教师权益甚至人身权利受到侵犯的事情也经常发生。一些地方教师反映,不敢管理学生、不敢批评教育学生是普遍现象。
我认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批评和表扬有时同样重要,一味不负责任的表扬会让学生看不到自己的瑕疵不足。我们不提倡对学生的一切行为都给予迁就的做法。同时,对教师体罚甚至暴力侵犯学生的行为,也绝不姑息。
上一篇: 网上卖13万元教师节礼物
热点阅读
推荐阅读
精彩推荐
阅读排行
-
菠菜和坚果,防脂肪肝
过量饮食会导致肝脏中甘油三酯...... <详情>
-
常揉腹部有6大养生奇效
一、促进肠蠕动,消除便秘揉腹...... <详情>
-
朱莉切除乳腺引质疑:背后潜藏巨额利益
5月14日,好莱坞女星安吉丽......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