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时尚生活健康在线娱乐休闲礼仪风俗家庭教育精美图库手机版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 忘记密码?

璀璨的莱州民俗文化——七夕节

    来源:现代生活网      作者:李锦洲   2023年08月19日
分享到:

农历七月初七是“七夕节”,又叫“女儿节”、“乞巧节”,传说是玉帝为媒让牛郎与织女成婚,王母娘娘以银簪划河为界,规定每年七月七日牛郎才能借鹊桥同织女相会。七夕节起始于上古,鼎盛于宋代,如宋朝诗人秦观为七夕节写的著名宋词《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成为千年来无人能及的经典之作。因七夕节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美丽的爱情传说,从而被誉为国人最具浪漫色彩的“情人节”。

璀璨的莱州民俗文化——七夕节 第 1 张

图片源于网络

 莱州民间称呼织女叫“姐姐儿”,传统习俗是七月初五日包包子,七月初六日过七夕节,这天家家炸面鱼、反背果,做五色巧饼,烙“火烧”等。过去的人家孩子们多,大都生活非常困难,大人会将做好的面鱼、反背果、巧饼子,拿出几个用线串起来分给孩子们。孩子们如获至宝,高兴得不舍得吃,将其挂在窗棂或门后,在忍不住馋虫的时候啃几口,这就感觉非常幸福了!

以前农村过七夕节,在天井正屋墙外挂着七夕图,只见“姐姐儿”望眼欲穿地向前伸出双手,牛郎挑着两只箩筐,前后坐着两个非常可爱的孩子,见到妈妈兴奋地探出双手。他们的脚下是众多喜鹊搭成的鹊桥,祥云缭绕,画面美丽而感人。七夕图下面是供桌,两侧摆放着从野外采集来的“姐姐儿花”,供桌上摆满各类祭品,记得还有雕刻成漂亮形状的瓜果和五种颜色的“巧饼子”等。“巧饼子”黑色部分是用高粱“乌霉”(一种长了霉菌的高粱穗子)做成,很好吃。夜幕降临,大姑娘、新媳妇进行各种乞巧活动,她们拍掌而歌,向“姐姐儿”乞巧,对空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结网于瓜果之上,就意味着乞得巧了。故有“七月七姑嫂把巧乞”之说。

晚饭后一家人躺在院子里的蒲帘子上,孩子们好奇地仰望着美丽、深邃、浩瀚的夜空,过去没有污染,满天的繁星比现在看到的多,有时看到闪亮的流星划过。一道白茫茫的银河横贯南北,据说那是星云。大人们摇着芭蕉扇,一边为孩子们驱散蚊虫,一边讲述牛郎织女的浪漫故事,告诉孩子们,银河的两边,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头上最亮的一颗星星叫织女星,银河这边三颗连在一起的星星叫牵牛星,中间大的星星是牛郎,两边的小星星是他们的一双儿女,牛郎挑着他们与织女隔河相望。然后开始讲述美丽的传说,孩子们听得十分入迷,心中充满了神密的幻想与美好的憧憬……

历史追朔到391年前的今天,明崇祯五年(1632年)七月初七,孔有德率领叛军包围莱州城半年有余而久攻未破,孔乃诈降。知府朱万年为保莱城百姓免遭涂炭仍毅然出城招降,结果中计被俘,壮烈殉国。莱州人民深深怀念这位忠贞不屈的英雄,因不愿在这忌日欢度佳节,莱州府公告所属各地将七夕易时,改为七月初六日过,后来几乎整个山东半岛地区皆相沿成俗,就是为了纪念这位忠勇刚烈的莱州知府朱万年,这也是闻名遐迩“铁打的莱州”故事的来历。

璀璨的莱州民俗文化——七夕节 第 2 张

莱州夜景

附《铁打的莱州》故事梗概

朱万年,字鹤南,贵州黎平县城关人,明神宗万历三十七年举人。崇祯四年(1631年)调任莱州知府,正四品。他为官清正刚直,不畏权势,独善其身,矢志报国,赢得了莱州老百姓的拥护和爱戴。

崇祯五年(1632年)正月初三,“吴桥兵变中”的孔有德率领叛军攻陷登州,第二天又攻陷水城,俗称“纸糊的登州”。正月十一日叛军兵围黄县城,至十二日辰刻不支,城陷,文武官员大都战死殉难,百姓“士女被??、自刭、投缳、溺井者无算”,场面惨烈。后又相继攻陷招远、平度等县城。

二月初三叛军兵围莱州城。当时叛军骑兵5000,步兵万余。莱州城守军骑兵不足1000,步卒不足4000。众寡悬殊,一场轰动朝野的莱城保卫战打响了。当时莱州城地势并不险要,由万历二十六年重建,城墙“周九里,高三丈五尺,基厚两丈四,门四座,城下为池,深两丈,阔倍之。”在知府朱万年、山东巡抚徐从治、登莱巡抚谢琏等人的严密部署下,发动群众打了一场人民战争,全城男女老少齐上阵,同仇敌忾、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决心与府城共存亡。叛军采取了攻城、挖洞、炮轰等各种伎俩,六个多月经历了大小百余战,叛军手足无措,死伤无数。莱州城犹自巍然屹立,固若金汤。

最严重的一次是二月二十三日,叛军挖地道至城东北角(原千佛阁附近),用棺材将炸药置入其中,城墙被炸开两丈余,叛军从缺口蜂拥而入,早有准备的守军与叛军展开了生死肉搏战,最后用泼油火攻将叛军击退。军民前赴后继,连续杀退敌人的数次猛攻,叛军尸体将护城河填平。军民连夜抢筑,将轰塌的城墙重新修复如故。

七月初七日,孔有德见攻城没有任何进展,便作势乞降,请求和谈。为了拯救莱州的老百姓,朱万年招集所有部属逐一面授机宜,一旦不测,确保府城无虞,在满城军民与家眷哭声震天的挽留中,朱知府仰天长叹道:“天下谁人不愿意颐养天年,但我如果顾惜自己的身家生命,莱州士民还能有命吗!”言毕大义凛然,偕登莱巡抚谢琏出城与叛军谈判,结果中计被缚。朱万年遂计诱叛军精骑与他去南门叫开城门,走到城下朱知府朝城上守军高呼:“不要管我,向我开炮!”其铮铮铁骨、刚正不阿、豪气冲天、威震山河。叛军见状乱刀砍下,朱万年壮烈殉国。城上怒炮齐发毙敌过半,英雄的鲜血在城南门外流淌,染红了莱州大地。

崇祯帝真正下决心救援莱州是围莱之战进行至六个月之后的事了,此时朝中抚战两派兀自纠缠不休,莱州籍的礼部右侍郎刘耳枝五次上书救莱,前四次被奸臣兵部尚书熊明遇(孔有徳的舅舅)扣下,最后一次七月初三日写血书抱定以死乞援的决心,早朝时头撞太和殿门槛血谏,继而七月初七朱知府被杀,崇祯始知东莱军情火急,遂处置奸臣与庸官,派吴襄、吴三桂等将领,率举国精锐的关宁铁骑五万大兵作为援军的主力赶到,击溃叛军,八月十九日莱围方解,前后经历六个月又十六天。叛军逃到黄县北马布阵欲与政府军决一死战,结果被歼大部,后孔有徳率残兵携带红衣大炮过海投奔清军。

莱州军民的拼死坚守,刘耳枝的血谏朝堂,朱万年的慷慨赴义,无不悲哉壮哉,家乡父老用他们的亲身言行告诉了我们什么叫“文死谏,武死战!”一座无险可椐的区区莱城,能够固守待援六个半月之久,这确是明史上一个空前的典型战例,也是在胶东地区流行很广的民谣“铁打的莱州,纸糊的登州”之来历。

战后崇祯皇帝赠朱万年太守常寺卿,人们在其殉难处建起朱公忠烈祠(庙址在原莱州农机一厂东邻),将一截残臂及血泥塑于坐像内,祠前石牌坊左右两柱镌刻朱公座右铭“生作奇男子,死为烈丈夫”,朱公祠正门两侧镌刻“孤城八月流血汗,万家七夕吊忠魂”。

朱万年在贵州黎平县是一个史绩显赫的著名人物,被誉为黎平历史“五贵人”之一,家乡人民为其建忠烈祠,祠堂匾书“忠表莱州”,黎平县媒体经常宣传他的事迹,在侗乡几乎家喻户晓。朱万年的故居被列为当地的文物保护单位,至今保留完好。

重情重义的莱州人民同样会铭记为百姓捐躯的朱万年,朱知府精神千古!

热点阅读

 

推荐阅读

精彩推荐

阅读排行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