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自闭症孩子打开一扇窗
“有这样一群孩子生活在我们中间:虽然和你近在咫尺,却让人觉得就像星星一样遥远。他对你视而不见,他可能踮着脚尖走路,就像没有适应地球的重力;他对周遭一切都毫无反应,有时会莫名其妙地发笑。他们像中了咒语,被封闭在一个我们无法知道的梦魇里。”这段话中所描述的就是现在被称为“自闭症”的孩子。由于他们的内心世界外人难以理解,因而被称为“星星的孩子”,学名为“孤独症”。
研究数据显示,自闭症是一种先天脑部功能受损伤而引起的发展障碍,通常在3岁以前就可以被发现,迄今为止,病因尚未明了。不同的自闭症儿童有不同的症状,但主要特征表现为:说话晚、反应迟钝、不合群、不懂得怎样与人交往和沟通;有的伴有智力发育落后、存在认知、感知缺陷;有怪癖、兴趣范围狭窄、行为方式刻板僵硬、长时间游戏方式不变、缺乏对物体的想象及灵活运用它们的能力;注意力涣散。
也有一些患孤独症的孩子智力发展不平衡,对某一方面很敏感,有突出的表现,比如在音乐、绘画、机械上;而在其他方面就很差,尤其是与人交往的能力与年龄很不相衬。需要说明的是,越是这些“局部”聪明的孩子,他们的精神问题越是容易被父母忽略,从而会延误早期干预。随着年龄的增长,比如到青春期、成年,有的可能还会伴随着其他的一些症状表现。
多数自闭症儿童在两三岁就有明显的异常表现。尽管其发病原因不明,但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此病是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如果自己的孩子不幸可能“遭遇”了这种病,父母该怎么办?是选择放弃、逃避、默默承受,还是理智、平和、坦然地面对现实,以爱和理解给孩子实实在在的帮助?
面对这些孩子,父母能做的就是调整自身、依据他们自身的发育状况,用爱心、耐心帮助他们,协助他们最大限度地改善现状。
自闭症儿童的治疗和早期干预,离不开制定个性化训练计划。很多时候需要专业人员指导。但在家中,父母同样可“主动出击”:
1.首先要走出观念上的“误区”。当怀疑、证实孩子是自闭症的时候,很多家长最先想到的,不是今后孩子的发展问题,而是考虑自己怎样去面对亲友、同事、邻居的异样眼光,殊不知这样下去,就很难让孩子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治和训练,就会错过最佳的训练时间。做父母的精神受挫是可以理解的,但孩子得了自闭症,既不是爸爸他*的错,也不是孩子的错,为了孩子的将来,一定要摆正心态,勇敢地把孩子带出去,给孩子创造更多的机会和空间。
2.把他们看成是正常的孩子。孩子有一些异常表现,但父母四处求医,就是求证不出孩子到底是不是得了自闭症。这时父母怎么办?明智的做法是不给孩子定性,把他们作为正常孩子来看待,给予相应的教育,朝着正常孩子的方向引导。同时降低自己的标准,送孩子进普通的幼儿园,为了不给孩子“不如别人”的感觉,父母可尝试把4岁的孩子放在3岁孩子中间、3岁的孩子放在2岁的孩子中间,让他和自己起点差不多的孩子在一起,不给他造成太大的精神压力。
热点阅读

推荐阅读
精彩推荐
阅读排行
-
菠菜和坚果,防脂肪肝
过量饮食会导致肝脏中甘油三酯...... <详情>
-
常揉腹部有6大养生奇效
一、促进肠蠕动,消除便秘揉腹...... <详情>
-
朱莉切除乳腺引质疑:背后潜藏巨额利益
5月14日,好莱坞女星安吉丽...... <详情>
热门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