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时尚生活健康在线娱乐休闲礼仪风俗家庭教育精美图库手机版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 忘记密码?

今天迎立夏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大诗兄   2021年05月05日
分享到:

今天是立夏节气

立夏节气在每年阳历5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45°时开始。从农历上看,立夏一般是从农历四月前后开始,所以立夏在古代又叫“四月节”

诗话: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天是立夏节气。夏天的脚步,正越来越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立夏节气的到来,并不代表气象意义上夏天的到来。这个时节,是暮春与初夏的过渡时期。事实上,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都像是某一个季节的“预告片”。“凡事预则立”,中国的古人如此编排节气,蕴含着一种前瞻性、规划性。

具体而言,立夏节气在每年阳历5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45°时开始。从农历上看,立夏一般是从农历四月前后开始,所以立夏在古代又叫“四月节”。


立夏时节,湖北省宣恩县椒园镇石马村的茶农在茶园采摘茶叶。新华社发(宋文摄)


说到“夏”,不要只想到炎热酷暑。中国古称华夏,“华”与“夏”,都是美好的词汇。古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是盛大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到了立夏时节,天地万物、草木鸟兽,都开始呈现出盛大繁荣的景象。


立夏时节,市民在呼和浩特市北郊公园骑车。新华社发(贝赫摄)


杜 鹃

说起立夏的物候,我首先想到的是杜甫的这一组诗:


绝句二首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这是杜甫遭遇安史之乱、流寓巴蜀一带时所作。读这组诗,我的脑海里,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

碧绿的江水从狭窄险峻的山峡中奔涌而出,倾泻到一片开阔的浅滩之上。水流减缓,愈加清澈。江边的滩地上,铺满大大小小、光滑圆润的鹅卵石。纯白的江鸥在水面上飞翔,忽高忽低。它们瞅准机会,一个猛子扎下去,瞬间衔起一条细长的小鱼。

江鸥是矫健而灵动的,江岸滩地上的鸳鸯,却在暮春初夏的暖阳之下,慵懒而惬意。它们成双成对,独立着一只脚,把嘴巴插在翅膀下,微闭双眼——难道它们也要饱饱地睡午觉吗? 


鸳鸯在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的青山湖上飞翔。新华社记者徐昱摄


抬眼眺望,山峡青翠。漫山遍野,草木葱茏。特别是那一丛丛、一簇簇的野花,红红火火,艳丽到仿佛要燃烧起来。那是杜鹃,也叫映山红。杜鹃,这个名字是美的,它与古蜀帝同名,也与一种鸟儿同名,也许,还有很多女孩叫这个名字;映山红,这个名字也是美的,它更加形象,更加接地气,散发着勃勃生机。这种花卉,每年总是在立夏前后肆意绽放,大片大片地染红一座座山头。


连片的杜鹃花在朝阳下分外美丽(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刘续摄


杜鹃是很好的园林景观植物,城市里多有种植,看上去赏心悦目。不过,更加令人心旌荡漾的,还是像杜甫所见一样,在野外。前年春末夏初,我从上海坐高铁赴长沙,途经浙江、江西、湖南,沿途广袤的江南丘陵地带,满眼“映山红”,真个是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关于杜甫这一组诗的创作时令,有人认为是在春天;而我认为,是在暮春初夏的时节,也就是立夏前后。因为什么?因为“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这个春天,看看又要过去了,而我,杜子美,什么时候可以回到魂牵梦绕的故乡呢?


蔷 薇


人们常说: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猛虎,已经有了,就是最近刷屏的“完达山一号”;蔷薇,也恰恰在这个时节绽放:


重题蔷薇

唐 皮日休


浓似猩猩初染素,轻如燕燕欲凌空。

可怜细丽难胜日,照得深红作浅红。


早春有梅花,仲春有桃花、杏花、李花、海棠、梨花、樱花,晚春初夏有蔷薇。它们全都来自蔷薇科。春天眼看过去,夏日已见光景,蔷薇科的“科长”终于闪亮登场。


西溪湿地公园内盛开的蔷薇。新华社记者黄宗治摄

你想过没有,如此庞大和醒目的一个植物家族,人们为什么要用蔷薇来命名?在我看来,因为它很“居家”,很亲民。就像动物世界里庞大的猫科家族,不叫虎科、狮科,偏偏叫猫科,这是一个道理。

我在关于谷雨节气的文章里提到,蔷薇,古代又叫“墙蘼”,它的字面意思,就是附着在墙上的攀缘类植物。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此草蔓柔蘼,依墙而生,故名墙蘼”。我们所见的蔷薇,确乎是掩映着农家的竹篱笆、公园的铁栅栏,为原本单调的一堵墙增添无尽的绿意和花趣。蔷薇无所谓野生、家养,基本不需要谁来浇水施肥,就在篱笆上、道路旁“皮实”地生长。

蔷薇不浓妆艳抹,但是很耐看。“浓似猩猩初染素”,好似一匹白布染上猩红颜色。“轻如燕燕欲凌空”,纤细修长、长满小刺的花茎上,绿叶浓阴,繁花朵朵,轻盈得就像振翅欲飞的小燕子。你仔细看,没有一朵蔷薇花是长得随随便便的,模样都很标致,而花朵们大大小小攒在一起,更加增添了初夏的感觉。有一种蔷薇品种叫做“七姊妹”,我很喜欢这个名字,就像说起可亲可爱的亲戚或邻居。


行人从南京市西康路盛开的蔷薇花下经过。新华社发(杨素平摄)


“可怜细丽难胜日,照得深红作浅红”,明媚的阳光就是化妆师,它仿佛有了穿透力,让本来深红色的花朵,在人们的眼中变成了浅红色。深深浅浅的蔷薇红,再配上金黄花蕊,这是多么有层次的色彩!


紫 桐


我且问你,暮春初夏是什么颜色?

在我眼里,这个时节是紫色的。紫荆、紫藤、楝花、豌豆花、蚕豆花,无不“红得发紫”。不过,这些植物多是草本或者灌木,而另有一种高大乔木,开紫色的花,尤其令人印象深刻。它,就是紫花泡桐。



鸟儿在采食泡桐花蜜。新华社记者郝同前摄

在中国语言文字里,“桐”可以指很多植物:梧桐,又称“青桐”,盛夏开花,小而淡黄;栱桐,一种珍稀物种,花如白鸽;而我们这里要说的,是泡桐,又称“白桐”,它的花朵硕大,状如风铃、小喇叭,淡紫颜色,香气浓郁,在树枝上成排成列,蔚为壮观。

立夏前后,是泡桐的花期。高大乔木的花朵往往细小、素淡,少有香气,泡桐则是一个例外。若是在乡村野外,它往往独立村头、田头,仿佛是这座村庄、这块田地的“形象大使”;若是在都市之中,它往往低调地生长在高楼背后,却把枝叶和繁花撑到五六层楼那么高。


航拍河南省兰考县成片的泡桐树。新华社记者冯大鹏摄

上海最早的黄浦江隧道——打浦桥隧道的浦西入口旁,长着几株高大的泡桐树。我曾在花开时节看到它们,那一瞬间,你会忘却车水马龙,获得内心的宁静。

我们说说关于紫桐的诗歌吧。

还是皮日休,他曾在《初夏即事寄鲁望》中写道:“夏景恬且旷,远人疾初平。黄鸟语方熟,紫桐阴正清。”原来,这份内心宁静,来自“紫桐阴正清”。

元稹和白居易,他们对于唱和这件事是乐此不疲的。元稹曾在《桐花》诗中写道:“胧月上山馆,紫桐垂好阴。可惜暗澹色,无人知此心。”白居易则在收到诗作后回复:“夜深作书毕,山月向西斜。月下何所有,一树紫桐花。桐花半落时,复道正相思。殷勤书背后,兼寄桐花诗。”一树紫桐花,映衬着他们寂寥而两两相知的心情。


鸟儿在泡桐树上。新华社记者郝同前摄

可以再读一首宋诗,来自宋朝僧人释行海:


初夏客怀


绿树成阴四月天,紫桐花放石池边。

风光暗换人双鬓,一别江南二十年。


宋诗的风格与意境,与唐诗已经截然不同。淡淡的语气,平实的字句,蕴含着“极简美学”的真谛,传递着从容平和的心境。两鬓斑白的诗人,看到小池一角绿树浓荫、紫花绽放的泡桐,不觉忆起久别的江南。这是初夏之梦,一个淡紫色的梦。

热点阅读

 

推荐阅读

精彩推荐

阅读排行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