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的莱州民俗文化——立夏
立夏,作为夏季的首个节气,宣告着春日的谢幕与盛夏的开始。此时,北斗七星斗柄指向东南,正如历书所言:“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夏一至,天地间万物繁茂生长。此后,日照渐长,气温攀升,雷雨也愈发频繁,它是万物迈入旺盛生长期的关键节点,与立春、立秋、立冬一同,标志着四季更迭的开端。古人划分春分、秋分、夏至、冬至,谓之“二分二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称作“四立”,这是中国农村风俗文化中“四时八节”的来历。往昔,庄稼人对节气极为看重,即便生活清苦,每逢“四时八节”也会过得有滋有味,满溢幸福感。
山东半岛诸多地名带“莱”,像莱州、莱阳、莱西、蓬莱、莱山等。传说山东半岛是夏朝大舜率东夷部族最早开展农耕、种植小麦之处。仓颉造字时,依据这一特点,将“莱”字设计成麦穗模样,足见莱文化底蕴深厚,值得后人深入探究。
立夏过后,是小麦临近成熟的时节,我们这个地区衍生出众多农谚,诸如“立夏十天旱,农民吃饱饭”“立夏刮阵风,小麦一场空”“立夏不下,高挂犁把”“立夏天气凉,麦子收得强”“立夏麦龇牙,一月就要拔”“立夏前后连阴天,又生蜜虫又生疸”“立夏到小满,种啥也不晚”等,每一句都凝结着农耕智慧。
在我们这个地区立夏对吃的文化很有讲究,如“立夏吃个蛋,力气大一万”,人们常用茶叶末、盐和香料将鸡蛋煮成“茶叶蛋”,也叫吃立夏蛋。面食方面,“三鲜饺子”“面条”“瓤子饼”“火烧”都是应景美食,饱含着庆祝小麦丰收的喜悦。其中,“瓤子饼”以烫面制成,内裹葱花、花生油与少许盐,香软可口,令人食欲大增,当地俗语“擀面省,?饼费,?馉咋?(莱州方言,发音为guza)馅子白打赘”,便生动道出不同面食的“食量差异”。而沙河的“杠子头火烧”,更是闻名遐迩。
夏日炎热,昼长夜短,人们易受“苦夏”困扰,立夏后的养生便尤为关键。不妨早睡早起,适当午休,让身心得到充分休憩;坚持适量运动,及时补充水分;注重“养心”,保持乐观心态。如今,莱州人常前往云峰山、大基山、月季园、河套湿地公园等地,通过氧疗与笑疗提升免疫力,强身健体。
愿诸位在这个夏天,身体健康,笑口常开,合理饮食,惬意安然地享受夏日时光。
热点阅读

推荐阅读
精彩推荐
阅读排行
-
菠菜和坚果,防脂肪肝
过量饮食会导致肝脏中甘油三酯...... <详情>
-
常揉腹部有6大养生奇效
一、促进肠蠕动,消除便秘揉腹...... <详情>
-
朱莉切除乳腺引质疑:背后潜藏巨额利益
5月14日,好莱坞女星安吉丽...... <详情>
热门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