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时尚生活健康在线娱乐休闲礼仪风俗家庭教育精美图库手机版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 忘记密码?

谁不怕人肉搜索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未知   2009年08月13日
分享到:
     宁夏立法要禁“人肉搜索”。

    《宁夏回族自治区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规定,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公开他人的信息资料,违反者将对个人或单位处以罚款。

    对此,不少网民持批评态度,认为禁止“人肉搜索”意味着拒绝网络民意监督,关上了一扇民众监督的大门。也有律师认为如果“人肉搜索”搜索出的是姓名、年龄、地址、联系方式、通讯地址等当事人不排斥公开的基本生活信息的话,应不构成侵犯隐私权。

    “人肉搜索”是“双刃剑”,可以是维护正义的倚天长剑,有时起着净化网络道德的作用,如“虐猫事件”;有时起着民意监督的作用,如周久耕事件、“70码”事件。但它也可以是掩盖真相、践踏人性、扼杀良善、侵犯人权的邪恶之剑:铜须门冤案中“铜须”父母也深受其害,几近崩溃;只在电视采访中说了句网页“很黄很暴力”的13岁小女孩被肆意刻薄侮辱……在很大程度上,“人肉搜索”成了“网络暴力”的代名词。

    有些网民认为只要自己不做坏事,就不怕“人肉搜索”,其实这是因为“人肉搜索令”没有落到他头上,有站着说话不腰疼之嫌。

    真正的监督只能是靠国家健全法制,强化法治,而不可能依赖网络发出民间道德与舆论“通缉令”来解决问题。也许,在当今社会还有一些法律阳光照不到的地方,“人肉搜索”游走于法律边缘,也起到了一些补充的力量,但它终究不可能代替维护国家安定的武器。

    理性地看待,用法律条例来规范“人肉搜索”行为,终究是社会的进步。当然,我们最希望的是,我们可以不需要“人肉搜索”就能看到正义的身影。

热点阅读

 

推荐阅读

精彩推荐

阅读排行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