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时尚生活健康在线娱乐休闲礼仪风俗家庭教育精美图库手机版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 忘记密码?

韩愈:人因学习而高下有别

    来源:《中国历代家风家训大全》      作者:赵文彤   2019年11月22日
分享到:

家 训 原 文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韩愈《师说》

韩愈

家 训 释 义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发起者,亦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其在中国古代文坛的地位及影响力都举足轻重。由于双亲早逝,他自幼便极为勤勉,苦读诗书,七岁时便能言出成文,及至13岁时更是写得一手锦绣文章。韩愈不仅于文坛颇多建树,对于教育也有着极为深刻的见解,留下许多谈论师道学习的论述。正因如此,他对于后辈子侄的教育也十分重视,为此曾写下一篇《符城南读书》,专就学习之义展开了详细的论述,论其观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人因读书有别。世间人初生之时,于思维、智力、体力几无差别,但随着后天的成长,能力、地位却有了强弱贵贱之别,往往儿时共聚一起欢笑晏宴之人,长大之后却难于共谋,这就是读书之道的可贵。读书的意义不仅在于掌握知识的多少,其要义更在于读书学习对于思维、人格的雕琢与塑造。所知多寡之别有如水之多少,置于杯中尚能共存一体;思维人格之别却犹水油之异,共纳一杯亦有高下之分。人生于世当有所作,常人易惑于平凡为真的人生理念而废弃诗书上进之道,因此心中应该懂得明辨。

学问源自勤读。读书研学之道贵在一以贯之的坚持,为人应当有至诚求精的学习态度,不可因一时的惫怠而心生懒惰之念。粗浅的阅读只能明了小知,深入研思才能发现知识背后的道理。想要通晓书中的大道真意就不能不深入阅读,而深入阅读就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持之以恒地思考,动辄懈怠放弃就无法理顺书中的要点,贯通自己的思维,到头来不过空费气力,丝毫无益于求学问道,这就是“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的内涵。

学问贵于金玉。金玉是世间贵重之器,因此能够流通于世,众人为求生计之谋而争相趋求,也在情理之中。但金玉终究是一件死物,不能与人相合,因此始终处于身外,不是立身之本。何况追求金玉之利也离不开人自身的智谋之能,学问与金玉的轻重之辨,由此也就看得分明。何况金玉是有形之物,有形之物就必然会有磨损、耗尽之时;而学问不仅渊博如海,更是无形无质,因此反能使之不尽、用之无穷。为人若能通晓学问加以善用,即使不名一文也富贵有望,若是不明学问不知善用,金玉满堂也不能长保。

所学不可或忘。书本人人皆读,道理人人皆知,但真正奉行者却为少数,这也是圣贤有别于凡俗的地方。道理本就易于懂得却难以践行,身处万丈红尘之中又有诸多的无奈与诱惑,常人初闻大道之时往往都是心生喜悦一意向往,等到环境丕变之后就被影响心智,行不由衷。为此韩愈告诫儿子“行身陷不义,况望多名誉”,所行所为一定不能背离书中圣贤之道。这种观点与后世儒门大贤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之道”可谓是不谋而合。

恩义取舍当辨。在立身处世的一生之中,人总需要得到他人的一臂之助才能达成自己的愿想,对于领受自他人的恩情当知感怀于心;圣贤的仁义大道亦是至高追求,不可或忘。但恩与义一旦冲突,人势必要有所取舍。仁义大道至高而远,常人很难有切身感触;而他人恩情却近在身侧,易于感受。也正因此,面对恩义冲突,常人往往做出抵触仁义之道的选择,因恩失义。但如果选择如此,纵然通读明了圣贤之道又何益于人生呢?因此为人读书当知深明大义的可贵,避免因个人情感而选择失当。

家 训 故 事

韩愈的兄长韩会逝世较早,韩愈在自立之后就将兄长的儿子韩湘接到身边精心照顾,并耐心地教导这位侄子学习诗书。只是这位侄子却生性不好仕宦,而对修真养道之事情有独钟,韩愈曾为此对其多加怒斥,倍觉痛心。

这位潜心道学的韩湘,据说就是后来成为上洞八仙之一的韩湘子。他在一番刻苦修道之后终有所成,并且还在韩愈遭逢危难的时候多次相助。有一次还在韩愈的面前展示自己所学的神通,并预言韩愈之后将会因触怒皇帝而贬谪他乡,更度化他成道登仙。这些当然是后世神话传说,不可当真。但韩愈在身遭贬谪行至蓝关之时,他的这位侄子确实曾亲自赶来探望,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也正是为其而写。其诗言辞之间饱含悲愤之意而又难掩一片为国赤诚,也可看作是对其侄子的明志之言。

热点阅读

 

推荐阅读

精彩推荐

阅读排行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