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美丹霞在哪里?你知道吗?(之三)
中国人偏爱红色。红是吉祥、是喜庆;是烈火、是热血;是激情、是胜利。
我们用红色装点宫殿、修饰庙宇,增靓容颜、庆祝佳节,甚至中国的群山巨石也被红色浸染。
(续二)
②其次,西南地区的丹霞红层因为夹杂大量碳酸盐而发育特殊的丹霞喀斯特地貌。龙门山山前红层碳酸盐含量高达80%,丹霞喀斯特化十分突出,剑门关-雅安一线丹霞峰丛密布“剑门72峰”、“罗浮山12峰”、“青城山36峰”等等都层峦叠嶂、峰峰峥嵘。
青城山丹霞峰从;丹霞喀斯特化并非西南地区独有,只是西南地区相对突出;摄影师@陈和勇
与喀斯特地貌少有地表水不同,丹霞地貌地表水流丰富,植被茂盛,碧水-绿树-丹霞交相呼应,清幽无比。
天台山瀑布;摄影师@枫叶梧桐
③更为重要的是丹霞地貌色泽庄重神圣,岩石质地适宜雕刻又不失坚硬,备受宗教摩崖石刻的青睐。
西南地区突出的高大丹崖尤其适宜大佛造像,唐宋以来,大量巨佛在四川盆地的丹崖赤壁上广泛开凿。
四川乐山,通高71米的凌云大佛临江危坐,气势恢宏无比。
乐山凌云大佛,为弥勒佛坐像,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摄影师@何世海
四川荣县通高36.67米的释迦牟尼佛,下身为殿宇遮掩仅一头出露却也不失雄奇。
荣县大佛,雕刻于准丹霞地貌上,所谓准丹霞,即岩层并非红层,而是后期氧化所致;摄影师@蒋涛
四川安岳大型石窟造像几乎遍布全县,卧佛院释迦牟尼卧佛长23米,肩宽3.1米是中国唯一一处左胁卧的“涅槃图”。
安岳卧佛;摄影师@杨虎
据统计,中国13座高度超过15米的丹霞大佛有9座位于四川盆地,堪称“巨佛之乡”。
就这样,西南地区的丹霞要么在某一方面极力突出,要么借力重塑外表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奇迹。
那么,西北地区的丹霞又将如何突出重围呢?
四、西北丹霞
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区域内的红层缺乏大量降水直接侵蚀,在形成丹霞地貌过程中不得不独辟蹊径。其中,位置偏东南的陇东、陇南山地
尚可截留东亚季风带来的水汽,提高降水量让丹霞峰丛、孤峰、洞穴等典型丹霞地貌占得席位。
麦积山;摄影师@王警
相对丰富的降水也增加了植被覆盖度,绿树、丹山相映,风光奇秀不输南国。
崆峒山;图片源自@VCG
向西降水越发稀少,幸有一条大河给等候发育的丹霞地貌提供了开山劈石的力量。青藏高原东北部和黄土高原西部的众多红层盆地都被黄河一一贯穿形成曲折深切的峡谷,峡谷两侧岩体持续崩塌风化,龙羊峡丹霞、阿什贡丹霞、坎布拉丹霞、谢家滩丹霞、积石峡丹霞、刘家峡丹霞、老龙湾丹霞、红山峡丹霞等一系列临河丹霞次第生成。
坎布拉丹霞;摄影师@李春
老龙湾夕照;摄影师@王生晖
一个由黄河串起的丹霞景观廊道就此诞生。较之南方,这一区域的丹霞,少了些丹山披翠、碧水柔情,不过,也正因为如此,缺乏植被覆盖的赤壁丹山粗犷裸露,格外豪迈雄浑。此外,西北地区的红层时常上覆黄土,往往形成顶圆、(檐突)、身陡、麓缓状的宫殿式丹霞。
龙羊峡;摄影师@孙建鑫
兰州天斧沙宫丹霞;摄影师@李志强
河西走廊气候愈发干旱,年均降水量多在200毫米以下,同样被黄土覆盖的红层在祁连山冰雪融水的助力下,经过强度胜于东南地区崩塌、风化后也开启了丹霞地貌从青年到老年不断演化的一生。其形态变化万千,或如雪域城堡;或群峰拥簇;或如火炬擎天。
冰沟丹霞;摄影师@曾建军
冰沟丹霞;摄影师@陆雨春
冰沟火炬;摄影师@李春
至此,以兰州为中心包括陇南山地、青藏高原东北部、黄土高原西部、河西走廊及其周边的西北地区,成为中国丹霞地貌第三大聚集区,数量占比约为18%。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西北地区还广布着另外一种红层地貌,红层丘陵其地势起伏和缓,无陡崖绝壁,色泽明艳,较之丹霞更为多彩亦称为“彩色丘陵”。张掖国家地质公园内的“七彩丹霞”就是典型案例。
遗憾的是它常常被误认为丹霞,但其外形、岩性组成、形成原因皆区别于丹霞地貌,不可混为一谈。
红层丘陵一般由岩性软弱的泥岩、粉砂岩组成的岩层,经坡面流水侵蚀而成,少有崩塌产生的丹崖赤壁,如果岩层夹杂低价铁离子及其他杂质,则发育为彩色丘陵;图为张掖国家地质公园;摄影师@歪杰
另一方面,本区亦为北传佛教东传途径地,这些奇险深邃、高耸难攀、色泽庄重又适宜雕刻的丹霞,甫一开始便与佛教全面结合。大量佛教石窟在丝绸之路沿线广泛开凿,甘肃首屈一指,且其中大部分都分布在丹霞地貌区。
它们是河西走廊的文殊山石窟、马蹄寺石窟、金塔寺石窟、天梯山石窟;黄土高原区的炳灵寺石窟、寺儿湾石窟、接引寺石窟、保金寺石窟、莲花寺石窟、张家沟门窟、万山寺石窟、石拱寺石窟、陈家洞石窟、葛家洞石窟、红崖寺石窟、石空寺石窟、南石窟寺、王母宫石窟;
陇南山地的麦积山石窟、水帘洞石窟、木梯寺石窟、禅殿寺石窟、大像山石窟、法镜寺石窟、华盖寺石窟、近金莲洞、八风崖石窟。
“丹霞造佛、佛助丹霞”,一条由丹霞塑造的石窟走廊便在西北大地上熠熠生辉。
马蹄寺石窟;摄影师@石耀臣
炳灵寺石窟;摄影师@李文博
麦积山石窟;摄影师@胡澍
五、中国丹霞
至此,东南丹霞、西南丹霞、西北丹霞已然聚集了中国丹霞地貌的82%,余下的18%则散布在华北、东北、新疆以及青藏高原腹地,譬如河北承德丹霞、陕西雨岔峡谷、新疆库车丹霞、四川甘孜新龙丹霞,都不失精彩。
承德罄锤峰;摄影师@徐树春
陕西雨岔峡谷;摄影师@包卡利亚
库车大峡谷;摄影师@李珩
新龙丹霞,为高寒型丹霞;摄影师@姜曦
这些遍及中国大地的丹霞地貌,因其灿烂的红色以及特殊的形态,很早就受到人类的关注。
丹霞洞穴可以为古人提供居所,丹霞堡寨、峡谷常常因为难以攀援而成为居民逃避匪患或战争的山寨,甚至成为军事防御关口。
剑门关,摄影师@姜曦
更多的时候则是与佛教、道教等融合成为宗教名山。中国道教四大名山,青城山、龙虎山、齐云山、武当山,除武当山外皆为丹霞地貌。
图为齐云山;摄影师@崔华明
但是,较早的关注并不代表拥有科学的认知。1928年,地质矿产学家冯景兰在广东北部进行地质考察时,发现这种特殊的红色岩石,居然在现代地理学著作中毫无提及,便为其赋予了一个极具中国气质的名字“丹霞层”,取自古诗(曹丕《芙蓉池作诗》)“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
1939年,著名地质学家陈国达则首次用“丹霞地形”这一地貌学名词来命名这种特殊的红石地貌,这亦是中国科学家独立发现、命名展开深入研究并推向国际的地貌类型。
1954年前,在中国,称地貌学为地形学,故当时的“丹霞地形”即为“丹霞地貌”,后经曾昭璇等确定修改为“丹霞地貌”;图为丹霞山,为丹霞地貌得名处;摄影师@刘世辉
21世纪初,因为一部电影的热映被误认为丹霞的“张掖七彩丹霞”,名声大噪。一方面,“丹霞”一词误打误撞变得广为人知;另一方面,对丹霞的错误认知直到今天仍在广泛传播。
2010年8月6处丹霞地貌风景区构成的“中国丹霞”系列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而十年过后,我们仍需要回到起点,向大众阐明什么是真正的丹霞?
希望看过本文的你能够更多了解丹霞、认知丹霞。
因为丹霞红,是中国红。
因为丹霞,中国最美!
热点阅读

推荐阅读
精彩推荐
阅读排行
-
菠菜和坚果,防脂肪肝
过量饮食会导致肝脏中甘油三酯...... <详情>
-
常揉腹部有6大养生奇效
一、促进肠蠕动,消除便秘揉腹...... <详情>
-
朱莉切除乳腺引质疑:背后潜藏巨额利益
5月14日,好莱坞女星安吉丽...... <详情>
热门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