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时尚生活健康在线娱乐休闲礼仪风俗家庭教育精美图库手机版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 忘记密码?

美国科学家历时10年,研究出3种最强“学霸公式”!

    来源:阅读第一      作者:思小妞   2020年03月14日
分享到:

导读良好的学习方法,是提升孩子学习能力的关键。经过多年研究,美国心理科学学会前主席、心理学教授亨利?勒迪格三世找到了一套正确的学习方法。他认为:正确的学习方法要遵循“编码、巩固与检索”三个步骤,依此进行“自测、间隔练习与不同主题交叉学习”,以便强化学习记忆。另外,只要掌握“细化、反思与校准”三个方法,家长也能帮助提升孩子成绩。

先问家有学龄娃的家长们一个问题,你认为以下三种学习方法对吗?

1. 要划重点、关注重点;

2. 要反复阅读、甚至背诵重点、重要的概念、重要段落;

3. 某一时间段内只关注一类问题、攻克一个问题,搞定后再继续学下面的部分。比如,学习到圆的面积这个概念和公式时,先背诵公式、然后只做和圆的面积相关的练习,确定都做对了,再进行下一个概念的学习。

我想大多数家长会和我一样,觉得这三点没毛病!因为我们从小就是这么学的,老师也是这么教的。

但是!美国华盛顿大学路易斯分校心理系教授亨利?勒迪格三世(Henry L. Roediger III)得出的结论是:以上几种学习方式都是有问题的!

亨利?勒迪格三世

那些长久以来,我们凭借直觉所认可的那些学习方法(包括以上三种),也许正是它们,导致孩子不得不填鸭式学习、考试前临时“抱佛脚”、最终学习成绩难以提高的源头所在。

亨利·勒迪格三世不仅是心理学教授,更是人类学习和记忆领域的专家、美国心理科学学会前主席。

以他为首共计11位相关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在历时十年研究、追踪多数案例后,就如何高效学习这个话题写成了一本书"Make It Stick: The Science of Successful Learning"(中文译本《认知天性: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

这本书自出版以来颇受好评,更是荣登美国亚马逊教育心理、考试测试技巧两大榜单前三宝座。

为什么那些我们认可的传统学习方法是有问题的?到底什么才是正确的学习方法?亨利教授在这本书里做了详尽解答。

一、搞清学习的三个步骤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

为了对正确的学习方法理解更到位,我们先要简单了解一下学习的三个关键步骤,即学习是如何发生的?

经过神经学、认知心理学的大量实验证实,学习过程遵循一套秩序三个步骤:编码、巩固、检索。

 1. 编码:获取信息 

当我们通过眼睛看到事物时,大脑将感知的东西转化成有意义的想法、行为模式,这个过程就是编码。编码将所见所闻转化成短暂的记忆痕迹,即短期记忆。

 2. 巩固:存储信息,长期保存 

巩固就是将短期记忆变为长期记忆的过程。新学到的东西并不稳固,因此会被轻易改变、遗忘。所以,学习者需要更长时间将短期记忆巩固为长期记忆,储存在大脑里。

巩固不仅仅是死记硬背、反复阅读(这是我们常见的一种学习方法误区),而是让大脑在巩固过程中,重放或重新演练学到的东西,赋予其含义,填补空白,并把新知识和过去的经验、和已经存储在长期记忆中的其他知识关联起来。

 3. 检索:能在以后任意使用信息

检索是我们在学习中经常忽略的一步。

想要真正掌握某个知识或技能,除了要通过巩固将资料变成长期记忆外,我们必须把这些资料与不同种类的线索联系起来,以便我们今后回忆这些知识时能够游刃有余(也就是能够举一反三)。

能够游刃有余地使用某项信息、方法才算真正掌握某个知识点。缺少检索能力,学习只是纸上谈兵,没有真正掌握。

这就好比,你看到孩子密密麻麻地在教材上圈了许多重点和画线,可当你随机抽查考他概念,他却答不上来(没有巩固好)、或者能够倒背如流但放在题目和现实中中不会使用概念、原理和公式(检索没做好)。

理解了这三个步骤后,对掌握接下来要说的三个基本学习方法更有帮助。

二、最有效的三种学习策略强有力的“学霸公式”

亨利博士和他的团队在经过大量实验、案例追踪后,总结出针对学生最有效的三个学习策略。

 1. 练习从记忆中检索新知识 

这意味着我们要学会自我测验。家长在一开始可以帮助孩子检测,等孩子习惯后慢慢走向自我检测。

所谓自我检测,就是放弃传统的反复阅读的学习方法,而是当孩子在读课本、研究课堂笔记的时候,要不时地停下来,合上书本问孩子一些问题。

比如:

复习的这部分核心概念是什么?你是否能用自己的话复述出来?

哪些术语或概念是没接触过的?你会如何定义它们?

这些概念和你已知的东西有什么联系?

能否用自己的话描述要点?这个概念在解决什么问题?

之所以要放弃反复阅读、使用自我检测的学习方法,是因为多数学习者关注的是课本、笔记,以及幻灯片中着重标出的部分。

他们会花大量时间反复阅读这些内容,对文本和术语倒背如流,造成一种“我记住了这些知识”、“我因为记住了这些知识所以等于会用这些知识”的错误印象。

所以建议家长:

(1) 许多课本的章末都设有学习问题,它们是很好的自测材料,向孩子提问、让他们把答案写下来。

(2) 每周都留出一点时间,用课上、课外的资料测试孩子,包括已经学到的东西和预习后即将涉及的材料都可以。

(3) 测试后要检查答案,确保孩子能准确判断出什么是自己知道的、什么是不知道的。

 2. 有间隔地安排检索练习 

“有间隔”意味着要不止一次地学习、复习,不过两次练习中间要隔开一段时间。具体间隔时常多久取决于知识点的难度、孩子的掌握程度、和学习资料本身,因人而异家长需要不断尝试和调整。

策略二的关键点是找到合适的方法、调整好适合孩子的间隔时间后坚持下去。

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一种美国学生经常使用的巩固、检索方法:闪卡(flashcards,又译“抽认卡”)。

我最早接触闪卡是在孩子上preschool时,发现教室里的书架上有很多一张张印着图案、数字、单词的各类卡片。

美国学龄前儿童常用的几套闪卡

闪卡的发明者是美国的格连·杜曼(Glenn Doman)博士,他从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后开始研究儿童大脑发育,闪卡正是格连·杜曼博士在其研究领域内研发的一种教育方法。

闪卡背后的原理,是通过“主动回忆”(提供一些线索、工具或触发点)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去掌握知识,跟知识发生互动,从而记住、消化和吸收知识。

闪卡的适用年龄范围很广的,上到99岁、下到9个月的学习者都可以使用。无论你要参加什么考试,闪卡的设计策略和原理会提升你的学习效率。

只是年纪越高的学生,所使用的闪卡需要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来自行定制。

如何制作适合孩子的闪卡来进行学习呢?

首先,你需要准备两个基本工具:成年女性手掌般大小尺寸的纸张、不同颜色的彩笔。

其次,你想要巩固的任何内容都可以按照以下四类风格来制作闪卡。

风格一:问题答案型,一面写问题;另一面写答案。


风格二:关键词罗列型,直接把要掌握的答案、概念、关键词写在一面。


风格三:“一网打尽”型,把同一个主题下的所有重点(定义、举例、重点等)都罗列在一张卡片上。


风格四:打印型,把关键内容打印出来剪贴在卡片上。


使用闪卡这种巩固方式最重要的是:不要排除掉那些已经正确回答了好几遍的卡片,要不停地打乱卡片的顺序考查自己,直到你掌握得相当熟练。

之后,可以把它们放到一边,但是还要定期复习,频率大概是每月一次。



使用闪卡还有哪些重要细节?(视频:油管博主Thomas Frank)

 3. 学习时穿插安排不同类型的问题 

通常,我们认为一次只专注于一个知识点的学习是最好的,比如针对某个知识点多刷题、反复练习,掌握后在学习下个知识点。但亨利博士告诉我们这种方法是有问题的。

他建议,不要反复练习某个题目或某项技能,学习者需要穿插安排两个或更多的主题进行学习。

这种轮换交替可以不断地刷新学习者对每个主题的记忆,持续不断地考验自己辨别问题类型的能力,并且能提高你在今后测验或真实环境中的成功率(因为考试时是打乱顺序和主题的)。

从长远效果来看,用这种方式掌握的知识点更牢靠。

这种穿插学习的效果得到了实验验证。

团队让两组学生计算几何体的体积,包括椭球形、锥球体及半椎体。

第一组:学生按同类型题目分别解题,即先解四道椭球形的题、然后锥球体、半椎体;

第二组:学生解同样的题,但是题目的类型是混合打乱排列的,即椭球形、锥球体及半椎体的题是穿插安排的,没有固定顺序。

结果第一组正确率为89%,第二组正确率只有60%。但是一周之后,最终测试的结果却是:第一组正确率只有20%,第二组正确率变为63%。

这种看似随机、穿插练习的方式,在学习最初阶段会感觉困难,见效太慢,但长期来看却是保持长期记忆的高效方法。

所以建议家长:

(1) 协助孩子复习教材时不按从头到尾的顺序,而是打乱顺序抽查要点;

(2) 刷题也要刷不同类型和主题的,不同练习册穿插进行学习。

上述三种学习策略:自测、间隔练习、不同主题交叉学习,其最终目的是在即将遗忘时重建记忆。

为了重建所学付出的努力,会让重要的概念更加突出、难忘,而且会将所学到的东西和其他知识,以及后来学到的东西更紧密地联系起来。这是一种强有力的学习方法。

三、帮助孩子提升成绩还有三个细节需要注意

除了上述三种学习策略外,还有三个方法也能让家长帮助孩子提升孩成绩。

 1. 细化 

在新资料中找到其他层面的含义的过程被称为细化。我非常喜欢看的TED-Ed videos系列就是采用卡通视觉的方式来细化它每一期所讲的知识点,加深观众的印象和理解。

TED-Ed上的资源

作为家长,我们不可能像TED后期制作的专业人士这样操作,但还是有一些简单的方法细化知识点:

(1) 让孩子尝试(或者当你向孩子解释某个知识点时)把知识点和已知的东西、生活联系起来,用自己的语言去解释这些知识点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联系。

(2) 为新知识点提供一种比喻。有一次我在图书馆,听到一个七八岁的孩子问爸爸原子结构的问题。这位爸爸就用太阳系来打比方:它们就像你喜欢的行星、太阳系那些物质一样。原子核就像太阳,围绕原子核旋转的电子就像行星。这个比喻不仅非常形象,而且还和这个孩子喜欢的知识联系在一起,更容易让孩子理解。

 2. 反思 

反思是指花几分钟复习最近学过的课程或取得的经验,然后自问:在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事情可以做得更好?你想起了其他什么知识或经验?想掌握得更好,需要学什么?为了下次做得更好,要采用哪些策略?

作为家长,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这样一些习惯:

(1) 当孩子在读一本书、或者学习某本教材时,让他们适时停下来问自己:刚才读了些什么?是关于什么内容的?

(2) 写学习小结。不用很复杂,可以简单回顾一下本周学了什么、用自己的话去解释一下这些概念、与实际的联系、应用等。这比花费几个小时抄写幻灯片上的内容或笔记更有效果。

 3. 校准 

校准是比对自己的判断和客观反馈,看看你知道什么和不知道什么,从而避免被精通的假象所迷惑。

家长可以做的是:

让孩子做模拟题、考卷、或者复习时真正把自测的问题答案准确写出来,而不是认为自己会了就略过,或者口头随便作答。没有老老实实地花时间真正写下答案。不写出答案,就有可能陷入自以为知道的假象。

这些真正有效的学习方法,在开始操作时孩子和家长都不会感到轻松、快乐(熟悉后难度会降低),因为学问本就是一件有难度的事。

但找对方法、努力学习会改变我们的大脑,能够让我们有更大空间去掌握和发挥自己的智力。这些困难会因此变得有价值。

热点阅读

 

推荐阅读

精彩推荐

阅读排行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