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时尚生活健康在线娱乐休闲礼仪风俗家庭教育精美图库手机版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 忘记密码?

中小学要有惩戒教育的余地

    来源:中国教育学刊      作者:蔡其全   2019年09月15日
分享到: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前,赏识教育、温和教育、激励教育在中小学大行其道,而惩戒教育却失去了立足之地。中小学生作为未成年人,缺乏必要的规约和督导极易迷失自我,甚至是价值观扭曲。加之,我国“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开始松动,许多教师面对学生的不良言行畏首畏尾,唯恐实施某种惩戒便被视为体罚或变相体罚,无奈寻求另一种代偿——冷漠、轻视、疏远等,而这又给学生造成隐形的伤害。故而,重新认识和把握惩戒教育就显得尤为必要。

首先,需要正视中小学的惩戒教育。人们要转变只靠赏识来教育学生的观念,给惩戒教育留有余地。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进步和优点给予鼓励和赏识,但对于学生的过错和问题也要予以惩戒。惩戒教育的关键是教师基于实践经验形成的教育智慧,以及对学生的仁爱之心,去采取对学生的“惩”的方式,为且只为实现“戒”的目的。当教师坚定了惩戒教育的这一原则和出发点,也就不会产生惩戒缺失和惩戒失当的现象。

其次,需要保持家校一贯的惩戒环境。学生在学校中受到教师的惩戒,最容易在家长的百般宠爱中丧失教育效果。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因此,要让家长参与到惩戒方式的制定与实施中,使家长和教师对惩戒教育的理念和形成共识,以增强对惩戒方式的认同和理解。在此基础上,家长要信任教师,与教师惩戒孩子过错行为的态度一致,辅助教师而不是质疑教师,以加深学生对自己不当言语和行为的认识。

最后,需要落实具体化的惩戒方式。具体化的惩戒方式是教师基于实际状况,对不同年级、不同性别、过错行为的严重程度等作出合理判断,比如选用何种“戒具”以何种方式施加于何部位等。落实具体化的惩戒方式不仅便于教师的实施,而且能使教育惩戒的“副作用”降到最低。此外,具体的惩戒方式还要附带训练的价值,教师实施惩戒的同时,也要考虑惩戒行为对学生书面表达、组织能力、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影响,而不只是为了惩戒而随意选择惩戒方式。

热点阅读

 

推荐阅读

精彩推荐

阅读排行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