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最爱做十大蠢事排行榜
来源:太平洋亲子 作者:未知 2012年07月20日
四、忽视孩子的情感需要
大多数成人眼里,孩子们一个个都是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其实这是个错觉,孩子和成人一样,也有烦恼和情绪,有情感需求,比如情感的满足,情感的交流,情感的宣泄,等等。 因为这种错觉,做家长的在家教过程中便经常陷入两种误区:
一是给孩子保姆式的爱,事无巨细地为孩子做好一切,尽可能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 另外一种则只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智力开发与特长培养上而忽略其他。
经常听到一两岁孩子的妈妈们抱怨:“我这个孩子特别粘人!真烦死了!”综合起来,“粘人”的“症状”不外乎以下几种:
1.只要妈妈在,就不跟别人,缠着妈妈。
2.经常希望妈妈抱。
3.不愿意自己玩儿或者做任何事情,总是要妈妈陪着。
不少妈妈问,孩子这个“坏毛病”该怎样才能改掉?她们特别急着要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恨不得孩子一下子“学会”自己单独做事情,不要总牵扯大人的精力。
也许大家都会认为宝宝情感是比较大以后才会有的,以前的某些医学研究也说宝宝在3岁时才开始有自我意识,也就是3岁才开始有一些情绪需要,之前的都是低等反应,就像个小动物一样。但是,近期在专家们的实际研究中却发现很多婴儿期的孩子就已经有了一些高级的情绪发生。比如还在母乳期的孩子,看到妈妈在给别的婴儿喂奶,这个孩子就开始哭闹起来,实际是他产生了嫉妒这种情感。
孩子早期情感培养的重要性在于,这一部分的缺失会导致孩子长大会后的性格缺陷。
五、随意批评
人们在产生负面情绪后,会向比自己弱势的一方去发泄,弱势的会向更加弱势的一方去发泄。造成恶劣情绪的连锁反应,最后的那个环节便成为受伤害最严重的对象。这个原理就叫做“踢猫效应”。它提醒我们,不要把个人的负面情绪带到与别人的关系中,否则,会产生一系列连锁的负面反应。很多家长放任自己的恶劣情绪泛滥,有意无意地让孩子经常处于被抛弃,被忽略,被恐吓,被羞辱,被压抑的状态下,内心充满了恐惧与忧伤,孤独与无助。这样的孩子长大就会形成怯懦、自卑、固执、狭隘、崇尚暴力的负面性格。面对年幼的孩子,家长更要注意克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让孩子成了你不良情绪的“垃圾桶”。
六、批评式的比较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情景:父母用熟悉的同学或同龄儿童的优良表现来激发孩子的上进心,诸如"你看看你的同桌"、"邻居家的孩子如何如何"之类的话整天充斥在孩子的耳朵里,作为一种教育策略,这样的提法如果父母引导得法,可能会激发孩子的上进心,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小伙伴作为正面榜样会对自己的孩子带来很多积极影响,但相当多的家长出于严重的攀比心理,忽视孩子的个性差异,孩子往往成为模式化教育的牺牲品。
大多数成人眼里,孩子们一个个都是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其实这是个错觉,孩子和成人一样,也有烦恼和情绪,有情感需求,比如情感的满足,情感的交流,情感的宣泄,等等。 因为这种错觉,做家长的在家教过程中便经常陷入两种误区:
一是给孩子保姆式的爱,事无巨细地为孩子做好一切,尽可能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 另外一种则只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智力开发与特长培养上而忽略其他。
经常听到一两岁孩子的妈妈们抱怨:“我这个孩子特别粘人!真烦死了!”综合起来,“粘人”的“症状”不外乎以下几种:
1.只要妈妈在,就不跟别人,缠着妈妈。
2.经常希望妈妈抱。
3.不愿意自己玩儿或者做任何事情,总是要妈妈陪着。
不少妈妈问,孩子这个“坏毛病”该怎样才能改掉?她们特别急着要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恨不得孩子一下子“学会”自己单独做事情,不要总牵扯大人的精力。
也许大家都会认为宝宝情感是比较大以后才会有的,以前的某些医学研究也说宝宝在3岁时才开始有自我意识,也就是3岁才开始有一些情绪需要,之前的都是低等反应,就像个小动物一样。但是,近期在专家们的实际研究中却发现很多婴儿期的孩子就已经有了一些高级的情绪发生。比如还在母乳期的孩子,看到妈妈在给别的婴儿喂奶,这个孩子就开始哭闹起来,实际是他产生了嫉妒这种情感。
孩子早期情感培养的重要性在于,这一部分的缺失会导致孩子长大会后的性格缺陷。
五、随意批评
人们在产生负面情绪后,会向比自己弱势的一方去发泄,弱势的会向更加弱势的一方去发泄。造成恶劣情绪的连锁反应,最后的那个环节便成为受伤害最严重的对象。这个原理就叫做“踢猫效应”。它提醒我们,不要把个人的负面情绪带到与别人的关系中,否则,会产生一系列连锁的负面反应。很多家长放任自己的恶劣情绪泛滥,有意无意地让孩子经常处于被抛弃,被忽略,被恐吓,被羞辱,被压抑的状态下,内心充满了恐惧与忧伤,孤独与无助。这样的孩子长大就会形成怯懦、自卑、固执、狭隘、崇尚暴力的负面性格。面对年幼的孩子,家长更要注意克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让孩子成了你不良情绪的“垃圾桶”。
六、批评式的比较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情景:父母用熟悉的同学或同龄儿童的优良表现来激发孩子的上进心,诸如"你看看你的同桌"、"邻居家的孩子如何如何"之类的话整天充斥在孩子的耳朵里,作为一种教育策略,这样的提法如果父母引导得法,可能会激发孩子的上进心,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小伙伴作为正面榜样会对自己的孩子带来很多积极影响,但相当多的家长出于严重的攀比心理,忽视孩子的个性差异,孩子往往成为模式化教育的牺牲品。
上一篇: 轻松开发孩子的数理逻辑能力
下一篇:爸爸带大的孩子智商更高
热点阅读
推荐阅读
精彩推荐
阅读排行
-
菠菜和坚果,防脂肪肝
过量饮食会导致肝脏中甘油三酯...... <详情>
-
常揉腹部有6大养生奇效
一、促进肠蠕动,消除便秘揉腹...... <详情>
-
朱莉切除乳腺引质疑:背后潜藏巨额利益
5月14日,好莱坞女星安吉丽......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