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时尚生活健康在线娱乐休闲礼仪风俗家庭教育精美图库手机版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强迫症的外形与内心

    来源:人民网      作者:熊玲   2010年11月14日
分享到:
 
    因此,这就决定了强迫症患者在许多思考判断中,不能像正常人那样从显然性中体验确定感。他没有确定感,也就不能越过自己的怀疑,必定陷入无穷地重复思考。也可以说,强迫症患者是真正意义上的怀疑主义者!这种对显然感的无法确定,会导致认知的障碍,它反映出决策范围内的本能的确定感受阻。我们用现象学的分析可以看到,正常人身上有本能的确定性,从而指导日常生活的行为,并摆脱了琐碎决定的负担。而强迫性患者是靠高度的警觉和过度的意识来补偿他受阻的确定性(显然感)的,这相当于他对心灵的过分补偿。这种认知水平和决策水平上的障碍,迫使患者进入人为的自我审视,常表现出一种刻板的道德决定。他们对那些“总觉得没锁好门、没寄出信、没有关电源”等思考的格外地投入和关注,就像正常人选择对象或职业那样重视。

  正是这种过分关注和自我观察本身,就必定妨碍人的行为。比如,我们让走路的人过分注意自己的走路行动本身,而不是用眼睛看路或看前面的目标,他就会成为一个步履艰难的人!小品《卖拐》非常生动地说明了这个道理:如果一个人的思维被控制在某一焦点上,使他的注意力过分地投入和关注自己的某一观念或行为,她就会被这一观念催眠,他就会成为这一观念或行为的奴隶。奴隶是无条件的服从。如果这个奴隶的主人是另一个对象(客体),他就会遵从主人(客体)的意志。比如《卖拐》中的“ 受骗者范伟 ”,会心甘情愿而不惜代价地买下控制他思维的“赵本山”的拐杖。如果这个奴隶的主人,是他自己主观的客体,他便会听从这个主观客体的意志而不得自由。因为奴隶本身就意味着丧失自由。所以,这个主观客体如果坚持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观念,沦为主观客体的奴隶的自我,便会自动地或控制不住地为“防人之心不可无”而所思所想,并在任何事情上会做到谨小慎微!他已成为自己某一观念的奴隶,不得不陷入强迫性思维的怪圈。所谓“钻牛角尖”,就是这样形成的。 

    最后,对强迫症的剖析,还有必要澄清关于“重复强迫”和“强迫重复”的概念。在弗洛伊德的《论无意识》理论中,出现许多“重复强迫”和“强迫重复”的词语,但并没有解释两者有何共性和差异,以及两者的联系。从精神分析理论可以得知,“重复强迫”所揭示的是患者身上被压抑的根源性的东西。这个被压抑的东西,就是某种情感的、观念的或行为的冲动。而“强迫重复”指的是同类事物的无限重复。“重复强迫”和“强迫重复”在强迫性神经症的分析中,最能说明它们完全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但也有共性。共性在于它们的冲突性质:都是被压抑的冲动。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即“重复强迫”指的是为补偿性地满足愿望而不断地去想象(或在幻想中陶醉)被压抑的东西;而“强迫重复”指的是,强迫性地坚持同一个手段本身。也就是,“重复强迫”中的强迫是指的内容:某种冲动或欲望,强调的是定性的东西;“强迫重复”中的强迫说的是形式——无可控制性,强调的是被迫重复同一种方式。比如,强迫性神经症的反复洗涤、检查等,用“重复强迫”来说明,就是对蔑视冲动的反应。这个冲动是什么呢?内容也许很多,但性质一样,都是危险的或非道德的。它构成了本我与良心(超我)的冲突,这是一种极端痛苦的内心体验。为对抗内心冲突,逐渐形成了一些防御性手段——自动地、控制不住地思考,或不停地做事情,然后发展到“强迫重复”的阶段。这时的患者已经体验不到自己的内心冲突的是什么了,而在这同一仪式中,他体验着紧张焦虑的缓解。因此,强迫症患者的症状,已成为他保护内心平静的手段。治疗的初期任务是要结束这种“强迫重复”。 

   三、对强迫症患者的处方 

   强迫症的治疗不是本文的重点,想在一篇文章中详述治疗过程也是不现实的。在此我只想简要地开出一个“大处方”:

 处方一:早期预防。在做父母之前,检视自己的人格素质,如果有神经质的人格倾向或情绪障碍,势必要有意识地进行校正和改善。 

    处方二:重视早教和亲子关系调整。胎儿期,孕妇除了重视身体营养外,更要重视精神营养:乐观、大度、友善等;婴幼儿期,母亲需做到:理解和及时满足、爱抚和身体接触、抚养有规律性和一致性等。父亲需做到:帮助母亲和孩子互相分离,所扮演的角色是一种沉默的力量、一种平凡的英雄;他必须告诉孩子欢乐与苦恼的所在,教孩子如何面对危险,给他走出门外的勇气和信心;帮助孩子学会处理悲伤情绪,比如告诉孩子,愤怒常常源自被伤害的感觉,并鼓励孩子学会表达、适当地反击和宽容。 

    处方三:放弃对强迫观念负责,做到对这些观念的态度负责。 

    处方四:追求完美,意味着接受不完美。 

    处方五:承认个性的局限,才能使个性得以解放。
 
    处方六:变“在想法中克服观念”为“在行动中善待观念”。 

    处方七:放弃追求绝对安全的愿望,意味着拥有安全感的开始。 

    处方八:背负“罪感”犹如过终生监禁的生活。打开自我监禁的枷锁,必须从感觉和承认本能愿望开始,然后适当地满足愿望。 

    处方九:唤起“我是……”这一情感体验,了解自己的良心之心——我要什么?才可能恢复自我。 

    处方十:典型的强迫症,需要接受系统的精神分析治疗。

  (四川成都蓝天心理咨询所  熊玲  )

热点阅读

 

推荐阅读

精彩推荐

阅读排行

热门搜索